12月30日,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2年第四季度例會。
與三季度會議內容相比,最新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在貨幣政策等方面表述出現一些微調。比如,貨幣政策新增“要精準有力”、“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由“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改為“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
【資料圖】
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就貨幣政策而言,例會內容延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貨幣政策的定調,不過與三季度例會內容相比,也新增了一些表述,更強調政策實施的精準有力。
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外部環境動蕩不安,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會議表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要精準有力,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增強信心,攻堅克難,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著力支持擴大內需,著力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會議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繼續做好“加法”,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落實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12月17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談到2023年貨幣政策走向時強調“總量要夠,結構要準”。總量要夠就是明年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話還要進一步加力。總量要夠,既包括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價格維持合理彈性,不大起大落。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加力鞏固經濟增長仍是2023年貨幣政策的首要考慮目標,將加大對貨幣需求的引導,通過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有力”推進寬信用進程。2023年總量政策仍可期待,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2022年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調,有力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降低。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9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4%,同比下降0.66個百分點,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0%,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處于有統計以來的低位水平。
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方面,會議延續了三季度的表述: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溫彬表示,考慮到明年初銀行面臨“開門紅”任務,在信貸亟待發力的情況下,LPR調降可有效帶動實體融資成本下降,推動信貸擴張。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房地產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穩住經濟,首先要穩住房地產。
去年以來,受個別房企信用風險發酵影響,疊加房地產金融去杠桿的持續推進,市場悲觀預期蔓延。
此后,監管部門頻頻吹風,給市場和住房者吃下“定心丸”,特別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穩地產政策不斷加碼,房地產“金融16條”以及“三支箭”政策先后落地,一定程度改善了房企資金面。
談及樓市,會議指出,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務,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明年隨著寬松政策推出、疫情結束,房地產行業會出現反彈。但也要謹慎看待,要期待一個百分之十幾、二十、三十的反彈,難度是很大的。過去一年多,房地產下行,除了有一些長期因素、人口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比如2015年到2018年貨幣化棚改,實際上很多地方提前消耗了很多需求。再加上一些結構性因素,以及疫情之后很多人處于一個各方面恢復過程中,無論從信心、收入、重新找工作方面,都在恢復過程中,所以期待老百姓拿到錢很快沖到房地產市場不現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地產是長周期行業,包括它和老齡化、城鎮化相互交織在一起,怎么去解決未來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的經濟社會,保持房地產行業健康平穩發展,避免出現日本當時衰落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情況,值得我們去研究。
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
平臺經濟迎來常態化監管。會議指出,引導平臺企業金融業務規范健康發展,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對平臺經濟的發展釋放利好信號。
此前,人民銀行也表示,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引導平臺企業金融業務規范健康發展。
在2021年金融管理部門先后約談14家平臺企業后,過去兩年時間中,金融管理部門主要從兩方面推進平臺企業整改工作,一方面督促14家平臺企業認真對照監管制度和要求進行整改;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扎牢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制度籬笆。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監管方面,常態化監管將取代重點集中專項監管,未來監管將以明確的政策紅線來規范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的發展,讓監管有法可依,讓數字企業、平臺企業了解政策紅線,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發展壯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