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市,在“金九銀十銅十一”成色不足后,12月或將出現“小陽春”。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12月預估的狹義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12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為220萬輛,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33.3%;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為70萬輛,同比增長47.4%,環比增長17%,滲透率31.8%。
【資料圖】
一反11月銷量同、環比雙降態勢,12月我國車市實現了“低開高走”。乘聯會數據顯示,12月的第一周,主要廠商日均零售量為3.04萬輛,同比大幅下滑了24%。但隨著“新十條”出臺后,各地疫情管控措施的放松,前期車市壓抑剛需快速回補,銷量也迅速回暖。12月的第二周和第三周,主要廠商日均零售量分別為5.38萬輛、7.7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8%。
乘聯會方面表示,臨近年末,受燃油車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到期的影響,終端維持快速交車節奏。但另一方面,隨著各地感染高峰的到來,消費者行為比較謹慎,聚集性活動和出行減少,年底翹尾效應可能也會部分受到抑制。
年內車市呈較強韌性
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在疫情管控、地緣政治加劇、供應鏈危機等因素疊加下,中國汽車工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今年3~5月,全國疫情多點爆發,汽車重鎮上海、長春等地受疫情管控影響一度陷入停滯。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3~5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滑10.5%、35.5%、16.9%。
上海一家自主品牌經銷商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受疫情和春節影響,今年上半年有近4個半月沒有正常賣車,店內虧損嚴重,但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店內無論是客流量還是銷量,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接近年底,店內生意更是紅火,預計今年將追平去年的總銷量。
這家經銷商店的銷售情況和全國乘用車零售情況基本一致。從今年6月份開始,受疫情管控放松的利好影響,我國車市出現了強勁反彈。6~8月份,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長分別達22.6%、20.4%、28.8%。經過這三個月的追趕,今年乘用車零售累計銷量已經回到了去年的水平。
接下來雖然“金九銀十銅十一”成色不足,但總體而言,今年我國車市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按照乘聯會的預估,我國今年乘用車零售銷量將達2056.7萬輛,與去年的2014.6萬輛相比微增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190億元,同比下降0.1%。其中,汽車零售總額增0.3%,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下降0.2%。汽車對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形成了較強的支撐作用。
而在如此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我國汽車產業表現出的韌性與各項政策支持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汽車是我國的重要支柱型產業,每當車市明顯下行時,“救市”的呼吁聲便此起彼伏。今年4月下旬以來,我國多地政府密集拿出“真金白銀”促進汽車消費,如上海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對個人消費者置換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達10000元/輛;廣東省則是對消費者年內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直接給予8000元/輛的補貼。
不僅如此,國家層面也出臺了600億元車購稅減征“大禮包”等政策。今年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公告》稱,為促進汽車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發展,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車購稅的減半征收政策對車市拉動作用明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向記者表示,實施車購稅減半征收措施預計將拉動200萬輛銷量。此前,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也公開表示,今年6月至11月10日,共為符合條件的乘用車減征車購稅397.5億元。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數據顯示,今年6~10月,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量約652.3萬輛,與政策實施前的1~5月份相比,環比增長20.6%。
隨后在今年6月,國常會會議再次指出,確定加大汽車消費支持的政策,包括活躍二手車市場、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平行進口政策等。國常會認為,政策實施后,預測今年汽車及相關消費將增加大約2000億元。
進入年底后,多地也紛紛開啟了年終消費促銷活動,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促進汽車消費。近日,北京市昌平區發布,為區內經濟復蘇,將發放1000萬元汽車消費券,對單車銷售額在4萬~6萬元內的汽車,每輛補貼1000元,汽車單價越高補貼越高,最高可抵免6900元。
業內呼吁延續車購稅支持政策
不過,今年車市總體的平穩度過和年底出現的“小陽春”,并沒有消除業內人士對明年車市的擔憂。
站在今年的尾巴,多位經銷商和車企管理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明年車市面臨政策變動、經濟大環境難測等不確定性因素,現在很難對明年的銷量作出準確預判。但他們普遍認為,消費信心的恢復仍需要一定的時間。部分業內人士則是對明年可能出現的市場寒冬存在擔憂,特別是燃油車市場。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政策刺激結束后的需求透支效應在所難免,2023年乘用車消費內需可能承壓。考慮到當前的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局部疫情的擾動以及刺激政策的退出,中信證券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將小幅透支明年一季度的銷量,產銷波動的影響大約為100萬輛。
目前,各研究機構對明年車市的銷量預期普遍為微增或微跌。中信證券在上述研究報告稱,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800萬輛,同比增長1.5%,不過,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365萬輛,同比下滑2%,商用車銷量為435萬輛,同比增長26.4%。在乘用車銷量中,中信證券預計國內銷量跌幅將更大,為2000萬輛,同比下滑7%。不過,明年乘用車的出口將成為一大亮點,出口銷量預測為365萬輛,同比增長43%,將有效對沖內需的波動。
中汽協預計,明年我國汽車總銷量為276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將同比增長1.3%至2380萬輛,商用車則是同比增長15%至380萬輛。新能源汽車將依舊保持快速增長,明年將增長35%至900萬輛。
崔東樹也公開表示,如果沒有政策支持,預計2023年我國乘用車總體零售量為2060萬輛,出現零增長狀態。另外,依靠乘用車出口慣性增量,2023年廠商批發銷量預計同比增長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達到840萬輛,同比增長30%;而常規燃油車批發預計1510萬輛,同比下降10%。
目前燃油車市場增長乏力,崔東樹表示,尤其我們認為主流A級乘用車目前表現相對較差,這樣也導致消費沒有得到有效的啟動。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燃油車仍然是汽車市場的基盤,且傳統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發投入,也主要是來自于燃油車市場的利潤。
于是,崔東樹近日會同生產制造和流通領域部分專家共同呼吁,支持政策應該向燃油車傾斜,讓燃油車享受和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消費政策環境。另外,崔東樹還建議,延續實施車購稅支持政策至2023年底,并放開車購稅對排量的限制,對2.0升以上排量車型車購稅減半征收,2.0升及以下排量車型免征車購稅。上述政策落地后可拉動燃油車增長20%左右,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00億元以上。
不只是崔東樹,早在今年8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曾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建議,延長今年年底到期的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以達到平穩過渡。
“短期來看,燃油車購置稅減免政策今年年底結束,明年一季度汽車行業的銷量大概率出現30%~40%的大幅度下滑,對整個經濟的穩定是不利的。”朱華榮建議,現有燃油車的購置稅減半政策延長到明年一季度,在此基礎上,明年二、三季度再減半,也就是說按照25%的優惠幅度征收,到明年四季度再全面恢復燃油車購置稅的征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