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資料圖)
農業農村現代化包含很多方面,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是其中之一。這其中,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
在新冠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之后,第一財經多路記者對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情況,尤其是醫療資源的配置方面進行實地調查采訪,發現當前農村在提升重癥救治能力,降低重癥率、病亡率方面,面臨著醫護人員短缺、醫療設施不充分等多方面不足。
農村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在面對疫情防控時,這些短板被充分顯現了出來。
這其中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
有數據表明,2011年至2020年間,中央財政支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資2560億元,其中用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鄉村基層機構的資金僅占13.2%。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基層醫療機構在服務能力上的提高。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日前的實地調查采訪,疫情以來,在國家相關融資貸款的大環境下,一些地方包括縣域陸續建起了一批新的醫療機構,但在惠及廣大的農村地區方面還存在不足。
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解決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不搞脫離實際的面子工程。
解決農民“看病難”,為農民構筑一個有效抵擋新的一波新冠疫情沖擊的“堤壩”,既是現實問題,也是農村醫療體系建設的長遠問題。
今年4月下旬,全國政協曾召開“促進鄉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有全國政協委員說,有的省全省僅有1/3的鄉鎮衛生院可以開展闌尾、疝氣手術和四肢骨折處置等基本醫療服務。
鄉鎮醫院連提供上述的基本醫療服務都存在困難,毫無疑問,醫療設備需要加強,這屬于“硬件建設”;專業人員缺少是更重要方面,這是“軟件建設”。兩者相較,后者更為迫切。
現在的情況是,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薄弱,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匱乏、學歷不高、隊伍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整體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群眾需求。如果鄉村醫院的工作人員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就難以避免“小病看不到、大病看不了”的尷尬局面,也就會難以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現象的發生。
上述雙周協商座談會上,還有委員提供了一組數據,某省鄉鎮衛生院核定編制29813人,其中在崗在編22604人,缺編7209人,缺編率達24.18%。
這提醒我們思考很多問題:農村的醫療能力該如何加強?農村醫療資源的配置有哪些需要大力推進?當前,面臨新一輪新冠疫情的沖擊,在多方努力共同應對短期集中沖擊的同時,更需要籌謀未來,盡快加固、筑牢當前的農村防疫、醫療網。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