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剛參加完某市商務局組織的藥品產銷對接會之后,江月(化名)連續收到多個電話。包括民營醫院、連鎖藥店等多個機構希望能購買到江月所在公司生產的幾種藥品。但是,這些需求并不都能滿足,其中一些藥品并沒有存貨。
自從疫情沖擊以來,當地市場上的退燒、止咳等藥品短缺。當地政府部門把藥品生產企業和連鎖藥店及民營醫療機構等召集起來,讓他們直接能從廠家進貨,其意圖主要是希望藥企增加對本地市場的藥品供應。
最近一周,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文件,并通過搭建產銷對接等多種形式來推動本地的藥品保供,緩解市場需求造成的壓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各地密集出臺措施保供藥品
12月13日,河北省藥監局制定印發《關于做好新冠病毒診治藥品醫療器械促產保供有關工作的通知》,出臺支持新冠病毒診治藥品醫療器械促產保供8條措施,全力保障新冠病毒診治藥械有序供應。
12月17日,四川省印發《做好當前疫情防控緊缺醫療物資生產供應的若干措施》,文件針對醫用防護口罩、新冠抗原檢測試劑、新冠預防藥物、新冠治療藥物等生產流通企業,制定了9條措施。
12月18日,重慶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建立醫療物資生產和保供機制,組織重點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抓好醫療物資生產、采購儲備藥品工作,及時將藥品配送到醫療機構和便民藥店。
在這些措施中,政府部門都希望當地藥企提升產量。江月所在公司生產了十余種新冠治療相關藥品。最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就多次提出希望再擴大產量,但是,目前公司全部生產線已經滿負荷生產。
為了鼓勵企業擴大產量,上述“四川9條”提出,支持新冠抗原檢測試劑、新冠治療藥物生產企業加班生產,在政策執行期間對生產上述產品的企業員工發放加班工資,由經濟和信息化廳統籌省級工業發展資金按國家規定加班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不過,參加上述對接會的一家重點企業代表表示,公司有幾款新冠治療藥品中了外省的集采,因此,這些藥品必須首先保證相關省份的集采供應,如果有余量才能在本地供應,現在這種情況下,增量比較困難。
一些中小型藥品生產企業或者是以其他藥品生產為主的企業可能成為增量來源的一部分。政府部門希望這些企業能通過產線調整增加產量,但是這也存在一些制約問題。
參加上述會議的一家以生產高血壓藥品為主的藥企反映,公司要加大新冠治療藥品的生產,涉及到的原料不夠,因為其中咖啡因原料藥屬于管制藥品,此前給企業審批的量比較少,現在要擴大產量,要重新審批需要報到國家部門,所以會很慢。
12月16日,廣西藥監局出臺疫情防控藥品、醫療器械的保供促產的七大措施,其中包括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新冠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感染診治藥品、醫療器械涉及擴產、復產相關申請隨到隨審、快審快批、全流程網辦、“零跑動”辦理。研判風險,依情形予以容缺受理、附條件審批。
上述“河北8條”規定,對新冠病毒診治藥品醫療器械擴大產能相關申請,實行隨到隨審、快審快批、全流程網辦、“零跑動”辦理。對于不影響實質性審核的次要資料,實行容缺受理,允許材料補正和審批同時進行。對于不涉及現場檢查和技術審評的相關申請,受理后當天辦結。
比拼地方醫藥制造實力
12月18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到西安市調研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情況。他強調,要著力抓好藥品儲備供應,支持省內企業聚焦重點藥品、檢測試劑增產擴能。
近日,陜西印發《關于助力做好疫情防控用藥械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六條措施,要求挖掘地方優勢,增加陜西同類藥品供應。要求通過拓展疫情防控用藥械的范圍,指導公眾使用陜西省功效一致的“四類藥品”,以緩解市場緊張局面。
通知公布陜西已上市的52家生產企業225個分別具有“退熱、止咳、抗病毒、抗感冒”功能主治的藥品名單,并督促相關企業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滿負荷生產,提高產能;指導藥品流通企業主動與這些生產企業對接,強化陜西“四類藥品”貨源調配,做好替代產品的儲備和上市,及時將相關同類產品供應給零售藥店。
在疫情防控的新時期,各地都面臨藥品短缺的考驗,如何保障藥品供應成為地方醫藥工業制造實力的比拼。
實際上,中國醫藥工業分布極不均衡。12月18日,“2021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單正式發布。這些百強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山東、江蘇、浙江擁有量位居全國前列,均超過10家,但也有多個省份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馮雷向第一財經表示,從百強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呈現出三大城市圈(群)集聚的態勢,形成了從研發到生產、銷售閉環的醫藥產業生態,這與三地的整體工業基礎及科創研發實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這個榜單中,四川有3家企業。四川省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駱玲向第一財經表示,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四川的醫藥工業差距明顯,尤其是在核心競爭力上。疫情三年催化了醫藥工業的前景,四川省最近也把醫藥健康產業獨立出來作為一個重點產業來發展。
11月30日,在“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經信廳廳長翟剛表示,四川將力爭2027年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醫藥健康6個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在2021年基礎上翻一番,支撐工業規模達到10萬億元。
《“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要優化產業鏈區域布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醫藥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
《規劃》還提出,打造醫藥產業創新高地,重點支持10個左右醫藥創新基礎好、科技資源集中的城市,對接國際創新資源,吸引創新型企業集聚,發展成為產業新動能的主要引擎。發揮創新高地的技術溢出效應,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形成區域資源互補、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高水平醫藥產業集聚區。
同時,鼓勵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在嚴格環保、安全準入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支持脫貧地區發展中藥飲片加工等產業,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支持7個左右民族地區開發利用傳統民族醫藥資源,大力發展民族藥產業。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