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月CPI同比升7.1%,低于預期值(7.3%)和前值(7.7%),11月核心CPI連續兩個月低于預期,二手車等關鍵通脹都有所下行,但居高不下的租金仍是助長CPI的主要因素,長期租約的漲價存在滯后效應。不過,目前的數據也表明,通脹下行至少有盼頭了。
【資料圖】
早前,周四凌晨美聯儲放緩加息至50BP的預期就已板上釘釘,而明年大概率會回到一次加息25BP的節奏,各大機構目前紛紛對亞太市場積極起來,美聯儲加息導致的資金外流壓力或有望緩和。截至目前,美元指數已經從115附近的高位跌去近9%,人民幣于14日繼續回升至6.94附近,當日A股、港股收盤小漲。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胡伯(KristinaHoop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已經開始走軟,一般強美元逆轉對于新興市場資產來說有利。“現在中國的變異株比較溫和,隨著‘重啟’進程繼續,即使還會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我認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明年有可能也會達到5%,這還沒有完全反映在價格上,目前中國股票的估值水平還是具有吸引力的。”
房租價格有望回歸季節性放緩
美國11月核心CPI環比增長放慢至0.2%,為一年多以來的低點。總體CPI環比上漲0.1%,遠低于市場預期的0.3%;同比增長降至7.1%,為去年12月以來的低點,顯著從今年6月高點的9.1%回落。標普500指數北京時間14日一度走高逾2.5%,但漲幅最終收窄至0.7%;美元指數跌至6月以來低點,比8月高位回落約9%。
就細分項而言,能源商品、二手車、醫療服務價格降幅較大,而食品(環比+0.5%,同比+10.6%,下同)、租金價格(+0.6%,+7.1%)的上漲壓力仍然居前。
高盛方面表示,雖然通脹下降,但由于住房類別反彈至非常快的速度,面對醫療保健系統不斷增加的成本壓力,醫院(-0.3%)和醫生服務(持平)的疲軟似乎不可持續。機票價格下降3%拖累核心指數0.02個百分點。其他地區的服務業通脹喜憂參半,個人護理(+1.4%)、汽車維修(+1.3%)、汽車保險(+0.9%)和日托(+0.6%)價格增勢強勁,但家庭經營(持平)、酒店住宿(-0.9%)和醫療保險(-4.3%)疲軟。核心商品價格下跌0.5%,二手車價格下跌(-2.9%)抵消了服裝價格意外反彈(+0.2%)和煙草價格走強(+0.7%)的影響。新車價格自1月以來首次保持不變,因為反彈的激勵補貼措施抵消了2023款車型的更高標價。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機構人士都表示,租金通脹的變化是最需關注的指標。租金通脹在整體通脹中占比較大,且下行更為緩慢。因為租客一般簽訂的是長期租約,而在租約到期后,更新租約時房東大概率會提價,提價的動作實則已滯后于市場最新租金價格的變化,這也解釋了為何租金的領先指標已經開始下降,但CPI中的租金上漲壓力仍居高不下。
美國租賃市場已經火熱了近兩年,如今終于開始跟隨住房市場一起降溫了。例如,根據美國房地產協會官方網站Realtor.com的數據,10月美國租金同比上漲4.7%,是18個月來最小的同比漲幅。雖然整體租金仍高于一年前的水平,但漲幅正在縮小,因為房東在通脹面前失去了定價權。
“雖然現在說房租價格正式進入下降軌道還為時過早,但數據顯示,價格有望回歸正常的季節性放緩(美國租金價格通常會在秋冬季有所回落),過去幾年的天價漲幅可能已經成為過去。”Realtor.com的首席經濟學家DanielleHale表示。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佩里(JoePerry)對記者表示,總體來看,隨著美國CPI連續兩個月低于預期,FOMC必然會在12月的議息會議重視這一現象。許多問題隨之浮現:委員會是否會持續放緩加息節奏?此輪加息周期中,FOMC預設的利率目標又是多少?無論有多少新問題產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高通脹率如今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降低。
終極利率或指向5.25%
除了在12月加息50BP,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思(JanHatzius)近期就表示,2023年的基金利率中值預計將在5%~5.25%之間,較此前的4.75%~5%小幅上升。高盛繼續預計2023年將加息3次,每次分別加息25BP。
上周高盛提示了2月加息50BP的可能性,但在此次通脹數據發布后,“就邊際而言,通脹報告降低了2月加息50BP的風險。”哈哲思稱。
目前也并不宜盲目樂觀。第一財經此前獨家專訪了品浩(PIMCO)環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波以斯(AndrewBalls),在他看來,放緩加息并不代表美聯儲將放松政策。波以斯稱,從1945年開始的美聯儲加息周期,一般最后一次加息和之后的降息之間相隔6個月,“但這次我覺得完全沒有定數,因為當美聯儲未來暫停加息時,通脹仍將大幅高于美聯儲的目標值(2%),我們預計核心通脹在2023年年底前仍將遠高于目標值,要再度寬松可能需要等很長時間,這取決于通脹數據,也取決于經濟增長數據,預計2023年會出現輕度衰退。”
對資本市場而言,持續超出5%的聯邦基金利率是近十多年來的極高水平。資深宏觀對沖基金經理袁玉瑋對記者表示,“隔夜多頭似乎在借利好出貨,當日高點并沒有被多頭成功拿下,感覺周五可能會繼續出現賣壓,上周五系統的空頭信號就已發出。”
另一位外資資管機構的投資經理則對記者表示,“今年經歷了上半年的暴跌(標普500年內跌幅一度高達25%),由于美聯儲暫時出現放緩加息的信號,于是年底要沖業績的基金就開始忽略潛在的風險,先買為敬。在‘業績粉飾’的交易過后,來年1月往往市場會出現跳水。”
所謂的潛在利空是通脹可能仍會遠超目標,以及盈利衰退壓力不斷強化。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Wilson)表示,“市場不愿對似乎顯而易見的盈利風險進行定價。我們仍然感覺到買方對明年的盈利現實不夠悲觀。其次,這種對盈利衰退的定價脫節并不像人們可能認為的那樣不尋常。我們從每股收益的角度回顧了2008年8月的類似情況,市場對這種收益下跌的定價時滯通常比想象的要長。“他表示,盈利過剩在各個行業都相當普遍——標普500指數85%的行業預期每股收益比疫情前水平高出10%。
中國市場的外部壓力有所緩和
整體而言,隨著美聯儲加息節奏的放緩,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也將緩解。今年三季度,中美利差的倒掛幅度一度超出150BP(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導致北向資金大幅流出中國股市,中國國債也遭遇外資拋售。
“從歷史上來看,如果是美元走軟的話,對于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場是有好處的。”胡伯對記者稱。11月開始,北向資金明顯回流,幅度一度超出700億元,在此推動下,人民幣對美元也從此前逼近7.4的水平反彈至6.9區間。
對于中國經濟重啟的預期從11月就開始強化,隨后的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落地,A股、港股、人民幣此前持續反彈,不過近幾日開始陷入震蕩格局。對此,胡伯表示,“現在仍有一些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的股市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但是他們的態度也在快速轉變,越來越多投資者意識到中國股市的增長潛力很大,且目前的估值比較低。”
接受記者采訪的國際機構投資經理普遍表示,“重啟”進程分為幾個階段,可能不乏波折,但最終將逐步恢復正常化狀態。“在疫情開放的早期階段,科技股和互聯網板塊確實會表現不錯,但是我認為周期性的股票表現也會不錯,周期股將受益于經濟重啟的預期,所以這兩者之間不會出現太多的差距。目前這些大科技公司的估值也下降了,所以它們在未來的增長潛力也將強化。”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4日17:0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948。由于不確定性仍存,巴克萊預計短期人民幣波動性將保持在高位。“中國正在轉向更有活力、更靈活的防疫戰略,我們看到了從‘遏制疫情’轉向‘壓平曲線’的跡象。這降低了經濟增長走弱的風險,應該會支撐風險資產。如果美元繼續走弱,不排除美元/人民幣測試6.80~6.90區間的可能性。”
事實上,人民幣的V形反轉幾乎超出了所有機構的預期,此前預計美元/人民幣將觸及7.5~7.8的外資行并不在少數。某大行外匯業務專家朱延樺對記者表示,目前模型顯示,美元指數仍存在一定高估。他也提及:“如果一輪匯率趨勢成型,羊群效應將促成結售匯需求的集中爆發。但企業的結售匯行為往往后知后覺,跟蹤的結果顯示,企業扎堆結售匯的趨勢經常比匯率趨勢晚1~2個季度。行為滯后帶來很多弊端,比如交易端的虧損、主管人員的心理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在具體操作執行過程中的慌亂。因此,中性策略可能才是更明智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