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濟重啟的預期從11月就開始強化,隨后的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落地,A股、港股、人民幣此前持續反彈,不過近幾日開始陷入震蕩格局。
(資料圖)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重啟”進程開啟,決策層在這個冬天將致力于平滑感染曲線、維持醫療資源平穩,為明年春天做好鋪墊。該機構預計,走出過渡期和全面放開的短期陣痛后,經濟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強勁復蘇。
接受記者采訪的國際機構投資經理普遍表示,“重啟”進程分為幾個階段,其中可能不乏波折,但最終將逐步恢復正?;癄顟B。“大家可能覺得消費會崛起,但參考海外經驗,剛放開時,實際上人們的第一反應反而是保護自己的安全,更抓緊戴好口罩、注意個人防護,以2021年東南亞的經驗來說,口罩、防護手套的需求會直線上升。互聯網等居家概念亦會受到推動。對中國而言,中成藥需求也會直線上升。”安盛集團中國首席投資官樓超對記者表示。
經濟復蘇成為重點
隨著防疫政策轉向,經濟增長成為關鍵。上周與“新十條”同日公布的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的經濟增長是重中之重。
“2023年將是二十大后的第一年,因此‘良好的開端’很重要。官方聲明使用了‘顯著增強市場信心’的措辭來表示決心。”瑞信中國首席宏觀策略師黃翔表示。
與會議的精神呼應,12月9日,財政部表示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7500億元。特別國債是國債的一種,其所募集的資金不是用于彌補財政預算赤字,而是用于特定用途。
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表示,我國歷史上發過3次特別國債,最近一次是2020年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而此次發行是為了償還2007年發行且已到期的特別國債。
為向中投公司注資,財政部于2007年8月~12月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其中公開發行的2002億元實現間接回收市場流動性,剩余1.35萬億元向農行定向發行。財政部籌集人民幣資金后,向央行購買等值外匯,同時央行利用賣匯獲得的1.35萬億元向農行購買等值的特別國債。
“由于央行通過出售外匯所得資金及時向境內商業銀行買進特別國債,因此不會對境內商業銀行的資金頭寸、資產負債、正常經營產生影響。前述1.35萬億元特別國債中,6000億元已于2017年到期,財政部于同期定向續發6000億元特別國債,彌補到期特別國債缺口。”他稱。其余7500億元則于2022年12月到期,財政部延續了2017年的做法,繼續采取滾動發行的方式。
然而復蘇之路并非坦途。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第一財經表示,以越南為例,2021年9月底該國放棄了嚴格的防控,德爾塔病毒感染率全面攀升,三季度GDP同比下滑6%,不過隨后經濟復蘇明顯提速。目前奧密克戎病毒毒性已明顯減弱,但中國仍可能面臨一段時間的波動期,初期消費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明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持續維持相對寬松的態勢,來保障GDP增長盡量靠近5%,回到應有的增長區間。”陸挺認為。
狂歡后股市暫陷震蕩
在市場樂觀情緒下,科技股上周帶領中國股市上漲,恒生科技指數上漲了10%以上。
不過,本周一(12月12日),滬指收報3179.04點,跌0.87%,成交額3949億元;恒生指數轉跌,跌幅為2.35%。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雖然上周上證指數上漲1.61%,但是賺錢效應很差,跌的股票數量明顯多于漲的。重新放開和房地產政策刺激利好下,上證指數反彈幅度弱于全球主要股指,基金重倉的新能源、新能源車等成長股甚至還在下行,這也導致一些基金業績創新低。
各方預計市場將暫時陷入振蕩期。盡管國際投行(賣方)普遍轉為“超配”中國股市,但多數國際資管機構(買方)仍在觀望。荷寶(Robeco)亞太區股票負責人克拉布(Joshua Crabb)對記者表示,此前外資對中國股市的倉位較輕,目前可能尚未真正到超配的水平,而是在等待“買跌”的機會。但他也提及,回想一下其他國家重新開放后,出現過第一波、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疫情沖擊,期間伴隨著大幅的市場波動,好壞消息也交替傳出,只要大方向是正確的,目前投資機構傾向于認為每一次下挫都是買入的機會。
更多機構開始看好互聯網板塊。樓超表示,近期港股互聯網消費板塊反彈幅度巨大,類似2020年2月開始的居家概念走強的市場邏輯。此外,以東南亞的經驗來說,口罩、防護手套的需求會直線上升。對中國而言,中成藥的需求也會直線上升。堂食、旅行、航空仍需要一段過渡期。因此,投資需要采取攻守兼備的“杠鈴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摩根士丹利相較于離岸中國市場(港股、中概股)更偏好A股,因為A股流動性更好,且更能夠受益于政策寬松的支持。但在11月,該機構調整了觀點,開始看好離岸中國市場。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對記者提及,原因在于,重啟后,離岸市場對大消費復蘇的整體敞口較大;年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中概股的審計檢查可能傳出積極的消息,這將更利好離岸中國股市;隨著強美元見頂,以及美聯儲加息速度可能放緩,從流動性、資產估值上也對離岸市場更為有利。
無獨有偶,瑞銀近期也開始看好互聯網板塊。該機構表示,盡管消費疲軟,但互聯網行業的三季度營收還是出現了上行,主要驅動力是互聯網公司加大了成本控制或削減新投資的力度,以此來提高利潤率,預計四季度盈利將繼續提升。各大公司在估值低迷之際啟動回購,也將成為積極因素。該機構還認為,互聯網平臺公司可能會在反壟斷監管的沖擊弱化后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而游戲平臺公司或將開始看到對未成年人使用限制的影響逐步消失。
人民幣區間波動
與股市類似,人民幣匯率近日陷入了區間震蕩模式。截至北京時間12月12日16:30,美元對在岸人民幣匯率收盤報6.9757,較上一交易日漲277點。
由于不確定性仍存,巴克萊預計短期人民幣波動性將保持在高位。“中國正在轉向更有活力、更靈活的防疫戰略,我們看到了從‘遏制疫情’轉向‘壓平曲線’的跡象。這降低了經濟增長走弱的風險,應該會支撐風險資產。如果美元繼續走弱,不排除美元/人民幣測試6.80~6.90區間的可能性。”
本周三(12月14日)美國通脹數據即將公布。美國通脹從今年夏季峰值9.1%跌至10月的7.7%,市場預計將連續五個月降低,11月有望達到7.6%。因此市場猜測美聯儲接下來將放緩激進的加息步伐,本周四或宣布加息50BP,而非75BP。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佩里(Joe Perry)對記者稱:“美聯儲已釋放強烈信號,將在本次議息會議上加息50BP。關鍵在于未來加息步伐和利率最終水平。如果最新的CPI數值遠低于預期,美聯儲是否只加息25BP?但如果美聯儲暗示最終利率水平達到5%甚至更高,則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風險厭惡反應,刺激美元升值。”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