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藥市場升溫,特別是感冒、退燒類藥品被市場熱捧,相關上市公司股票持續火爆。
“被套的醫藥基金終于快回本了。”有投資者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表示。進入四季度,醫藥板塊持續回暖,相關主題基金也水漲船高。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醫藥主題類基金中,40只ETF產品四季度以來均實現凈值上漲,逾7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凈值增長超1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接受了天天基金網的調研,最新公布的12月調研數據顯示,受調基金經理均認為,后續A股將維持震蕩或上漲,其中,醫藥板塊被40%的基金經理看好。
站在當前時點,有基金經理認為,長期來看,隨著防疫政策的進一步精準優化,常規醫療和消費醫療板塊有望逐步恢復,醫藥行業的投資主線將逐步圍繞疫情放開、診療恢復的復蘇主線展開。
醫藥ETF四季度齊漲
步入四季度,醫藥生物板塊重回風口,走出震蕩上行的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醫藥生物(申萬)四季度以來上漲15.07%,漲幅在31個行業中排名第四位。在主題行業中,醫療保健指數上漲11.41%,生物科技指數、制藥指數漲幅均超17%。
盤面上,醫藥生物(申萬)板塊個股漲勢喜人,在477只成分股中,有426只個股四季度以來實現上漲,占比近9成;區間漲幅超過50%的個股有34只,其中,中科美菱、特一藥業、眾生藥業、以嶺藥業、亨迪藥業、金石亞藥、翰宇藥業等7只個股漲幅翻倍。
在醫藥股集體發力的帶動下,相關主題基金也開啟了上漲行情,甚至“霸榜”前列。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在已有數據的608只股票型ETF產品中,漲幅前四名均為醫藥生物類ETF。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跟蹤“醫”“藥”類指數的股票型ETF產品共有40只,均在四季度實現凈值上漲,6成產品的區間凈值回報超過10%。其中,跟蹤中證中藥的ETF產品表現尤為強勢,華泰柏瑞中證中藥ETF、銀華中證中藥ETF、鵬華中證中藥ETF、匯添富中證中藥ETF四季度以來累計凈值增長率均超28%。
隨著行情的反彈,市場資金四季度以來對醫藥主題ETF的投資愈發高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股票型ETF的基金總份額在四季度增長了392億份;而上述40只醫藥主題ETF的基金份額增加了近90億份,占比超過20%。
其中,份額增加最多的是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該基金自10月以來已被凈申購54.6億份;此外,華寶中證醫療ETF、永贏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等基金份額在期間增超19億份;匯添富中證中藥ETF、富國中證醫藥50ETF分別增加6.78億份、1.54億份。
主動權益主題基金漲超30%
與此同時,醫療主題基金在四季度也大幅“回血”。Wind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至12月9日,在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包括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中,漲幅超過20%的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共有73只,醫藥主題基金就有19只,占比超過四分之一。
據第一財經統計,除去今年四季度成立的新產品,名稱中帶有“醫”或“藥”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共有181只,除了匯添富醫療服務A/C/D和除了華商醫藥消費精選A/C下跌外,97%的產品實現凈值上漲。
其中,有72只醫藥主題基金的區間凈值增長率超過10%。具體而言,紅土創新醫療保健以34.76%的凈值增長率居首;前海開源中藥研究精選A/C、泰康醫療健康A/C、國泰醫藥健康A/C、易方達醫藥生物A/C等18只基金的凈值反彈逾20%,大幅填補了年內虧損。
目前,共計有19只醫療主題基金年內累計回報已收正。其中,表現暫列首位的是泰康醫療健康A/C,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為18.18%、17.8%;紅土創新醫療保健、東方阿爾法醫療健康A/C、建信醫療健康行業A/C、建信高端醫療C的年內回報率則超10%。
不過,記者注意到,上述產品中仍有絕大部分醫藥主題類基金的年內收益仍未“扭虧為盈”。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C以跌超37%的年內回報墊底;目前,仍有86只醫療主題基金產品的跌幅超20%,占比達48%。
公募看好醫藥未來行情
事實上,一直以來,醫藥板塊被認為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優質選項,一直是公募基金持續“偏愛“的板塊。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深度回調后,醫藥板塊今年以來曾有數次短暫回暖,但整體依舊保持低迷。
那么,醫藥板塊此前為何難以提振?這波反彈勢頭能持續嗎?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吳興武對第一財經表示,“之前壓制醫藥板塊的兩大因素,一個是外部政治對外需的影響,另一個是內部集采政策對內需的影響”。
吳興武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醫藥行業短期反彈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脊柱、生化試劑、電生理等領域的集采政策規則接連出現溫和跡象,導致投資者對國內醫保壓制的擔憂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客觀來講,過去幾年國內醫保集采等政策出臺,對終端需求在國內為主的醫療產品型企業,甚至部分醫療服務型企業都造成了一定影響,也造成了估值邏輯上的破壞,這導致醫保相關的股票持續下跌。”吳興武稱。
“可能是市場和情緒的雙重推動。”另一位醫藥主題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醫藥板塊此輪行情預計持續性可能會比較強,因為醫藥產業發展邏輯并沒有發生變化。此外,經過長時間的調整,醫藥板塊的估值及機構持倉均處于低位,配置價值逐步凸顯。
據平安證券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全基金醫藥生物倉位占比僅9.55%,同比下降3.70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9個百分點。而扣除指數基以及醫藥相關主題基后醫藥生物倉位僅占比2.84%,已接近歷史最低值。
“醫藥板塊在經歷了第一波快速劇烈的見底反彈行情后,進入到了以中藥OTC、新冠藥物、防疫需求為主的主題投資階段。”永贏基金指數與數量投資部負責人萬純對記者表示,“快封快解”已成為目前防疫主旋律,各地防疫政策持續優化,近期看,抗原、疫苗等相關主題有望持續保持熱度。
談及未來板塊機會,吳興武坦言“仍值得期待”。一方面是最為直接受益的骨科、IVD、電生理板塊,這類公司比集采受損前的估值和市值相比仍然明顯偏低,具備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來自其他潛在受益集采緩和的板塊,比如藥品、其他耗材,可能受益于后續集采政策緩持續和,且目前估值偏低,具備補漲機會。
萬純認為,長期來看,隨著防疫政策的進一步精準優化,常規醫療和消費醫療板塊有望逐步恢復,醫藥行業的投資主線將逐步圍繞疫情放開、診療恢復的復蘇主線展開。其中,“診療手術量的恢復有望帶來創新藥、醫療器械的持續增長,以及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醫療設備新增投入帶來的投資機會有望成為未來兩年的主線行情。”他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