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行業在ESG領域展現出的可持續能力愈發重視。
“當下,生物醫藥行業面臨多重風險,包括政府監管下嚴格的合規風險,技術研發與創新風險,高端人才的招募與發展風險,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下的環境風險等。”9日,潤靈環球對外發布《2022生物醫藥行業ESG評級報告》(下稱《報告》),執行董事、《報告》主要撰寫人王學柱告訴第一財經,因此,需要企業從E(環境)、S(社會)和G(社會治理)三方面進行科學完善。
王學柱告訴記者,《報告》以“基于ESG風險管理能力”為核心,參評生物醫藥行業企業共計102家,涵蓋制藥行業、醫療保健設備與用品行業、醫療保健提供商與服務行業、生命科學工具和服務行業、醫療保健技術行業五大領域。
(相關資料圖)
《報告》稱,在2022年度的評級結果中,得分為A級企業分別是邁瑞醫療與復星醫藥,共兩家,占比2%;獲評BBB級企業14家,占比14%;獲評BB級企業42家,占比41%;獲評B級42家企業,占比41%以及獲評CCC級企業2家,占比2%,本次結果并無獲評AAA級及AA級企業。
(圖為《2022生物醫藥行業ESG評級報告》企業整體評級情況。)
具體來看,首先,在制藥行業,截至2022年5月31日披露ESG信息的74家企業中,復星醫藥獲評A級,11家公司(片仔癀、康弘藥業、華潤雙鶴、健康元、上海醫藥、華潤三九、凱萊英、天士力、云南白藥、華大基因、仙琚制藥)獲評BBB級,28個公司獲評BB級,33家公司評級為B級,以及1家CCC級公司。
細分來看,“溫室氣體排放”一項,制藥企業的平均得分率為27%,最高得分率為79%。其中,管理規劃上,企業平均得分率為40%,有36家企業得分率超過50%;管理執行上,企業平均得分率為54%;管理結果(績效)上,企業平均得分率為14%,高達44家(59%)企業還沒有披露任何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信息。
而在“反商業賄賂”一項,企業的平均得分率僅為10%,最高得分率僅為55%,反商業賄賂的戰略規劃、承諾和目標得分率超過50%的企業為零,有32家(占比43%)企業沒有披露任何有關對內部人員和外部供應商進行反商業賄賂的培訓。
“毫無疑問,對于商業賄賂,需要企業建立較強的風險意識,全面建立相關制度方法,更加堅定的持續落實、持續深化相關工作全面展開。”王學柱分析。
其次,醫療保健設備與用品行業,針對截至2022年5月31日披露ESG信息的16家企業來看,獲評A級的企業1家,占比6%;邁瑞醫療,BBB級企業1家為邁克生物;BB級企業11家,行業內占比69%;B級企業3家,占比19%。
細分來看,“溫室氣體排放”一項,邁瑞醫療和愛美客得分率最高,分別為70%和53%,行業平均為29%,大部分企業相關數據披露不完整;“反商業賄賂”一項,邁瑞醫療得分率為48%,行業平均僅有14%。
再次,醫療保健提供商與服務行業,8家披露ESG報告的企業中,獲評A級及以上的企業,BBB級企業1家,金域醫學;BB級企業2家;B級企業5家。此外,在生命科學工具和服務行業、醫療保健技術行業中,分別有3家和1家企業披露了ESG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院感(職業健康安全)方面,只有金域醫學、愛爾眼科做了信息披露,通策醫療公開了消毒環節的管制信息。但基本上都沒有系統的披露院內感染的管理機制。”王學柱表示。
企業得分差距如何解讀,還有哪些ESG能力待提升?
王學柱告訴記者,E(環境)方面,高分企業都有相對清晰的目標設定和實施的管理執行制度,以及針對其排放結果的數據披露,對供應鏈的環境影響的議題也進行了戰略布局與相關制度法規的完善和執行。
“S(社會)方面,大部分企業針對員工的權益與發展方面都有提及,但在管理規劃的信息披露上仍有差別,這就需要企業針對員工健康安全、供應鏈勞工等部分加強。但多數企業在公益、慈善上的參與意識有所提升了。”王學柱說,而在G(公司治理)方面,高分企業有相對完善的風險治理和管理體系,其他企業則需要更加注重治理機制的完善性,比如反商業賄賂等,此外,高管浮動薪酬與ESG績效指標關聯性管理也是企業之間的主要差距。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