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材料(002756.SZ)公告宜春子公司臨時停產,已經過去了一周,但相關的環保調查仍未有結論。
永興材料子公司停產,系位于錦江下游的宜春高安市在日常監測中發現質異常。第一財經記者稍早前報道,錦江水質在顏色、渾濁度和氣味方面出現了肉眼可見的異常(詳見《宜春錦江水質異常肉眼可見,鋰云母提鋰行業或掀環保調查風暴》 )。
(相關資料圖)
第一財經記者從一位接近高安市環保部門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高安市環保部門檢測出錦江水源存在放射性元素“鉈”超標,并向宜春市上報了監測結果。該知情人士還透露,宜春上高縣境內的錦江水質也發現了類似情況,遂有此次停產和環保調查。
另外,記者從接近宜春市宜豐縣環保部門的權威信源了解到,已有8名涉案人員被控制,其中包括當地一家固廢回收企業的負責人。
公開消息顯示,上周永興材料因高安域錦江水質調查而暫時停產;康隆達(603665.SH)、鞍重股份((002667.SZ))則因上高方面修路暫時停產。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盡管表面平靜,宜春碳酸鋰行業環保調查風暴已經悄然展開。
對于此次永興材料企業停產的原因,最早的信源來自華福證券的一份個股點評,該公司有色團隊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稱,相關停產原因據稱為“鉈超標”。
來自當地的消息和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內部報告相互佐證,此次鋰企停產或與“鉈超標”和“鉈整治”存在重大關聯。
上述這份報告系在今年四、五月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下稱“省廳”),對宜春4座鋰礦山、4家鋰云母選礦企業以及7家以鋰云母礦為原料的碳酸鋰生產企業進行環保督察的基礎上形成。
該報告指出,多家企業被查出節能審查未批先建,以及含鉈廢料管控不嚴,流向不清,導致環境風險不可控。這其中包括永興材料、江特電機、康隆達以及正在申請IPO的九嶺鋰業的子公司。
最早復產的是康隆達。12月7日,記者致電康隆達官方電話,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今日已經復產了”。
而同樣位于宜春市上高縣境內的鞍重股份目前仍未復產。宜春市整個碳酸鋰產業鏈還在等待著官方“靴子落地”。
項目未批先建,含鉈物料失控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永興材料所處的宜豐縣,地處錦江上游。資料顯示,錦江是高安市第一大河流,其源于宜春市袁州區的慈化山區,流經宜春市的袁州、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新建、豐城七縣市之境,被稱為宜春市的母親河。
據記者了解,高安市民生活和飲用水水源,一部分來源于華林山西南面的上游水庫,一部分來自于錦江的江水。
據上述接近高安市環保部門的官員透露,發現水質污染后,高安市也有碳酸鋰企業停產。
對于高安境內錦江水域檢測出鉈超標,記者致電高安市生態環境局求證,該局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事不知情”。記者聯系宜春市生態環境局,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此事不知情”。
肉眼可見的水質污染,并不能通過檢測確認污染的成因。而半年前省廳的環保督察通告,大致給出了答案。
半年前省廳環保督察對象包括7家宜春的鋰云母提鋰企業,分別是:萬載的江西南氏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南氏集團子公司,下稱“南氏鋰電”)、奉新的江西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九嶺鋰業子公司,下稱“飛宇新能源”)、袁州的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江特電機子公司:下稱“宜春銀鋰”)、宜豐的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永興材料子公司,下稱“永興特鋼”)、上高的原江西省丙戊天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現名:江西天成鋰業有限公司,為康隆達子公司,下稱“天成鋰業”),以及兩家非上市公司體系的江西泰品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袁州,下稱“江西泰品”)和江西海匯龍洲鋰業有限公司(宜春經開區)。上述7家均為產能較大企業。
根據宜春市政府公布的數據,2021年宜春全年碳酸鋰產量為8.1萬噸,超過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而上述7家公司合計實際年產能達8.5萬-9.5萬噸,環評預計產能則超過18萬噸。此次環保督察可謂查了中國鋰鹽“小半個江山”。
基于此次針對鋰提煉行業的環境督察,省廳一名工作人員形成了《宜春市碳酸鋰制造行業生態環境問題情況督察工作建議》(下稱“報告”)。記者獲得了這份報告,但該文件雖然沒有單位或私人簽章和簽名標記,但報告行文流暢,數據詳實,化學名詞和環保專業術語準確。
記者從當地多個渠道證實了該報告的作者系省廳環境專家,但記者并未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官方層面或其他公開渠道查實上述報告是否公開發布過。
在這份報告中,處于風口浪尖的永興特鋼被點名。報告指出,永興特鋼為規避高昂的固體廢物處理費用,擅自將含鉈污泥、氟化鈣、硫酸鉀鈉鹽、除雜凈化渣返回混拌料,無環評手續支持,氟化鈣、硫酸鉀鈉鹽中鉈含量最高達269mg/kg。鉈物料流向的變化可能導致外排廢氣、廢水、產品和固廢中鉈含量顯著增加,“環境風險不可控”。
但報告并未指出永興特鋼存在外排雨水或外排雨水溝中鉈超標。
記者聯系永興材料方面求證,但公司披露的相關電話號一直未被接通。
另外,此次環保督察還指出碳酸鋰制造行業作為“兩高”項目,相關企業“節能審查未批先建”問題突出。
比如,永興特鋼二期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的1號生產線,2022年5月5日已建成調試生產,但截止該報告成文仍未通過節能審查。
在碳酸鋰價格走高,項目新建爭先恐后的背景下,宜春“未批先建”的項目并非永興特鋼一家。據上述報告,天成鋰業、南氏鋰電和江西泰品在節能審查項目上也存在“先上車后補票”的情況。
記者查閱公布資料發現,永興特鋼二期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是上市公司2022年定向增發的募投項目。根據公司今年4月份的相關公告,永興材料稱該項目已取得環評批復,“符合當地環境主管部門要求“。而且,公司也表示相關排放符合相關環保法律法規要求,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重大污染,不存在重大環境風險。
記者從宜豐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沒有對永興材料采取措施,不過對方沒有確認永興材料是否能于近期復產的情況。
永興材料在此次定增方案中披露,項目所生產的廢水,治理措施為:廢水通過沉淀池沉淀,然后加入石灰及PAC、PAM,進行中和混凝沉淀,經處理后生產廢水中鉈含量出廠濃度為0.002mg/L。達到《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3-2015)的園區接管標準。
非錦江水系未停產,但問題同樣嚴重
在上半年環保督察行動中,查出有5家企業外排雨水或外排雨水溝中鉈超標。個別企業甚至未建鉈工藝和除鉈設施,環境風險巨大。
5家企業中,位于上高縣錦江水系的康隆達子公司天成鋰業,則被查出外排雨水中鉈超出排放標準高達15.8倍。
康隆達辦公室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回復記者稱,對此事并不知情。“江西那邊已經復產了 “,該名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11月以來的當地環保調查中,錦江水系之外位于萬載縣的南氏鋰電以及奉新縣的飛宇新能源暫未停產。
南氏鋰電為宜春本土企業,較早前傳出有意赴港交所上市。而飛宇新能源的母公司為九嶺鋰業,九嶺鋰業于今年7月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正在沖刺IPO。
未停產的飛宇新能源也在報告中因“鉈排放”而被點名。飛宇新能源注冊和生產地均在奉新工業園區。據上述報告,“飛宇新能源自2021年10月建設除鉈工藝以來,至今未產生含鉈污泥,實際去向不明;污水外排口鉈最大超出排放標準的3.7倍,除鉈廢水處理裝置正常運行存疑。”
記者試圖聯系九嶺鋰業實際控制人魏冬冬,但對方表示正處于IPO靜默期,不方便接受采訪。
江特電機旗下的宜春銀鋰數據稍顯好看。報告中,宜春銀鋰(一期)排水渠積水槽鉈濃度是排放標準的1.2倍。
記者聯系江特電機求證,但電話一直未被接聽。
神秘的“鉈元素“
鉈是一種什么元素?為何環保部門會對其帶來的污染情況進行專項督察?
百度百科顯示,鉈是一種稀少而分布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
據某重金屬防治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披露,鉈是一種易揮發、易酸溶、有劇毒的稀散金屬,廣泛伴生于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硫鐵礦、白鐵礦、燃煤等礦物中和云母、長石等巖石 中。在工業活動中,含鉈物料循環使用,鉈得到了富集積累,企業管理稍不留神就會發生鉈污染事件。
此前,企業排放超標導致鉈環境污染事件曾多次發生并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級環保部門也由此強化了對該項污染的督察力度。
比如,2010年10月,廣東韶關市珠江支流北江中上游發生鉈污染事件;2013年7月廣西賀州市賀江鉈鎘水污染事件;2018年8月,湖南醴陵淥江支流新龍江鉈污染事件等。
2017年嘉陵江廣元地段發生“鉈污染事件”,導致全流域甘肅、陜西等地企業大規模停產檢查。終經查明認定為漢中鋅業排放超標所致,該公司經理等多人因環境污染罪被判處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去年初,嘉陵江四川、陜西流域再次出現鉈污染,被污染河道長達248公里,污染時長約235小時(據生態環境部網站)。監測數據顯示,1月21日,西灣水廠取水口最高峰值為超標1倍。肇事企業一家為甘肅的鋅冶煉廠,一家為陜西的鋼鐵廠。
一位不愿具名重金屬領域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對第一財經記者采表示,鋰云母精礦可能含有銣、銫、鉈等放射性元素。鉈在廢水廢氣中會多次循環并逐步富集,因此企業的脫硫廢液設備需要加強管控。“從放射性來講,鉈元素的放射性很低,如果進入體內也可以通過特效性進行治療。“他表示。
該名專家還表示,上述這份報告提到的事實和數據并不鮮見,但報告中提到的各家企業所披露的環保措施,目前看比較落后。比如通過“布袋除塵”,就過于簡陋,“工業化程度不夠”。
有專家介紹,目前工業企業采用的除鉈方法,主要是通過生物制劑和穩定劑來分離、穩定,從而實現深度脫鉈。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明確了鉈、銻等污染物將會成為未來重金屬污染管控的重點對象,處理后廢水排放標準也將由各細分行業排放標準向《地表水水質標準》中 III/Ⅳ類水質標準指標的要求過渡。
亞洲鋰都面臨巨大環保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江西省宜春市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鋰云母礦資源,氧化鋰的可開采量占全國的31%、世界的12%,被譽為“亞洲鋰都”。
宜春市碳酸鋰制造行業的鋰原料,90%以上來自鋰云母精礦。而鋰云母提鋰工藝,主要是采用硫酸鹽高溫焙燒法,包括火法焙燒+濕法浸出+碳酸鋰提純+鹽回收等工序,產生電池級碳酸鋰、排出酸性浸出渣(即“鋰渣”)等固廢。
自然環境中,鉈元素常伴生于鋰云母中,在鋰云母提鋰過程中,一部分鉈元素附著于煙氣。企業經除塵和噴淋處理后,含鉈物質隨廢水一并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外排。
上述報告估算,如果所涉7家公司均建設含鉈廢水處理設施,按目前其產能8.5萬-9.5萬噸/年來計算,全市含鉈污泥年產生量預計約4820-5387噸;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對應產生含鉈污泥11381噸。
對于含鉈污泥的處理,目前并沒有更好的辦法。上述報告指出,含鉈污泥主要采用固化+剛性填埋場處置,江西省暫無相關處置單位,其他資源化利用技術也仍處于理論研究階段。
“鉈這個問題肯定會出來,也肯定要解決的,產業不能因此而不發展,這個問題需要作為環保一個方向,未來努力去攻克。”宜春一位鋰鹽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除含鉈廢水這個環保大坎之外,宜春還將面臨巨量鋰渣無法消納的問題。上述環保督察行動的相關文件也顯示,7家公司存在鋰渣不規范轉移、鋰渣向不合規的貿易商轉交的情形。
報告指出,碳酸鋰制造行業高速發展,鋰渣已呈指數級增長,鋰渣處理出路和能力已難以滿足當前鋰行業日益增長的鋰渣處理需求,亟需盡快找到合理的處理去向。
今年8月份,宜春市政府與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宜春建設江西省鋰渣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鋰渣固廢資源化利用科研產業化基地,力圖實現鋰渣等固廢在建材行業安全化、資源化、規模化利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