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自90年代起開發多種創新宏觀投資策略,包括“全天候”(All Weather)和“純阿爾法“(Pure Alpha)。去年以來,橋水中國旗下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大關,一度引發各界關注。據第一財經從渠道人士處獲悉,截至11月底,橋水中國的全天候增強型策略今年表現仍持續穩健。
日前,橋水中國總經理、基金經理Joanna Sun Alpert(孫悅)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這也是橋水中國方面首度接受媒體的采訪。孫悅目前擔任橋水中國投研團隊負責人及美國橋水的合伙人。她于2005年加入美國橋水,2018年加入橋水中國。在美國橋水工作期間,她曾領導股票研究團隊,并曾為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制定資產配置戰略。
孫悅認為,中國可能繼續采取更多、更具體的寬松政策。盡管全球經濟面臨逆風,但橋水仍相信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當前中國正處于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初期,制度優勢仍在。截至11月底,中國股票的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孫悅表示。
【資料圖】
多元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第一財經:今年中國股市頗為艱難,疫情反復、房地產去杠桿、全球經濟下行,全天候策略如何應對?
孫悅:今年中國股市頗為艱難,但好在上半年的定向基建投資、寬松貨幣政策和強勁出口對沖了部分下行壓力。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發達國家央行緊縮的背景下,全球投資者風險厭惡情緒上升,傾向于持有現金、而非風險資產,這給全球和國內的投資帶來挑戰。
不過,許多投資者沒有意識到,即使是當前這種充滿挑戰的環境,分散化的資產配置在國內市場仍能取得不俗表現。假設構建一個簡單的投資組合,將風險平均分配到中國的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上,那么投資組合受股票下跌的影響會大幅減少。盡管股票表現不佳,但年初至今債券和大宗商品都有正收益。當經濟增長低于預期時,債券價格上漲;當通脹率高于預期時,大宗商品表現良好。以這種投資理念來控制大幅回撤,拉長時間看,投資者財富積累的結果會大不相同,這也是我們幾十年來構建組合的“秘訣”。
關鍵是,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組合中的風險,而不僅是資金。要分散股票風險,需要配置足夠的債券和大宗商品,以對沖股票的潛在損失。簡言之,由于股票的風險遠高于債券,我們需要給債券配置更多的資金以達到有效的平衡;大宗商品也一樣。這可能是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投資原則。今年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分散風險的理念在控制回撤時顯得尤為重要。
市場對“美聯儲暫停”過于樂觀
第一財經: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新興市場資金大幅回流,中美利差倒掛幅度加大對中國的股、債、匯市影響深遠。目前市場對于“美聯儲暫停”(押注美聯儲年底或放緩加息速度甚至暫緩加息)是否過于樂觀?如何看待外部風險的挑戰?
孫悅:2022年的主線是美聯儲收緊政策以抑制通脹,給經濟和資本市場都造成了影響。今年全球各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實施幾十年來最大規模,同時也是最快的緊縮,風險資產普跌。下一階段很可能是經濟增長放緩。目前,美聯儲的兩個傳統目標——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變得難以同時實現。為了實現通脹目標,美聯儲可能需要壓制經濟衰退,但勞動者收入就會受影響。如果本輪緊縮不能達到目標,那未來可能要考慮進行第二輪緊縮。因此,美聯儲現在面臨艱難的二選一:要么通脹率高于目標,要么經濟增長率低于目標。
但是,市場既沒有預期近期經濟放緩,也不認為通脹率會長期高于目標。近期美國資產價格反映的信息是:通脹率降至目標、美聯儲鷹派立場松動,同時公司盈利保持強勁。我們認為這種樂觀情緒可能有些為時過早。通脹率雖然在下降,但仍高于美聯儲的目標(我們預計核心CPI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降到3%~4%的水平,仍超過2%的目標)。
還有一個風險是,美聯儲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直到經濟切實走弱。此外,資產價格反彈本身帶來金融條件的放松,可能會適得其反。目前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工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沒有被徹底打破,同時資產價格反彈都給美聯儲更多緊縮空間,不利于通脹和風險資產表現。
2023年中國經濟將迎來復蘇
第一財經:未來經濟托底政策頻出、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機遇?
孫悅: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在2023年迎來復蘇。與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自2021年末以來一直處于寬松周期。但今年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遭遇一些阻力,包括房地產去杠桿,新冠疫情反復,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股市價格下跌,部分是由于國內經濟疲弱,同時也是因為全球流動性緊縮和避險情緒上升,對大多數風險資產都有影響。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政府采取了針對性的穩增長措施: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審慎調降LPR并放松部分城市購房限制,針對制造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定向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這些政策相較以往經濟放緩時(例如2009年和2015年)的大規模、大范圍刺激政策明顯更為克制。政策制定者可能有若干考慮,包括平衡短期增長和長期政策目標,例如增長質量、經濟結構調整和控制杠桿。此外,由于房地產和消費疲軟,傳統貨幣政策的效果被削弱。因此,盡管寬松政策基本實現了“托底”,但我們認為可持續的經濟復蘇仍尚待觀察。
往前看,我們認為決策者已明確經濟增速或存在下行壓力,可能繼續采取更多、更具體的寬松政策,并在2023年“兩會”后加快政策執行,制造業、基建和消費的增長有望推動未來經濟復蘇。
作為宏觀基本面驅動投資的基金,橋水在對宏觀經濟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大類資產配置觀點。截至11月底,股票市場價格反映的盈利增長預期已經相當悲觀,估值水平很有吸引力。考慮近期增長仍相對較弱、信貸需求不強,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很快,同時全球發達國家利率長周期上升,利率水平有下行空間,但比較有限。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對增長敏感的品種,我們略微謹慎一些,主要是由于全球增長或低于預期。我們在日常投資和研究中,以系統化的規則來衡量經濟環境的變化,并適時調整倉位。如果像最近這樣,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預期的變化非常快,可能就會觸發一些調整。
仍相信中國長期增長潛力
第一財經:今年國際資金大幅流出中國市場,截至上周,北向資金年初至今仍為凈流出狀態,外資累計年內賣出人民幣債券超800億美元。有投資者擔憂,市場逆風或導致外資機構重新審視對中國市場的布局。橋水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和市場未來的走向?
孫悅:我們相信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中國有清晰的長期發展目標:將經濟增長動力從基礎設施、房地產和低端制造業等固定投資比重大的行業,轉向以技術驅動的生產率提高和國內消費為主導的新動能。
這一轉變是為了實現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并達到2035年人均GDP翻一番以上的目標。經濟轉型期的不確定性往往較高,因為舊的增長動力被逐步淘汰,而新的增長引擎尚未做出實質性貢獻。同時,決策者還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平穩實現房地產去杠桿,減小新冠疫情的影響,并應對人口結構變化——每一項任務都是巨大挑戰。
鑒于這些目標和現實,中國面臨的長期問題不同于發達經濟體,但中國有自身優勢。首先,發達經濟體基本位于長期債務周期的尾端,債務負擔大大超過未來收入,而扭轉經濟下滑的政策工具有限。除非解決這些債務問題,否則發達國家可能陷入長期滯脹。相比之下,中國仍有充足的政策工具來實現經濟目標,并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中國的通脹率低且穩定,經常賬戶盈余巨大,中央政府債務水平相對較低。此外,中國的受教育人口龐大,生產力高,還有穩定的體制。
總的來說,中國的發展愿景和挑戰都非常清晰。二十大指出經濟發展仍然是首要任務,同時鑒于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中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做出切實可行的修正。我們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初期,制度優勢仍在。
繼續推進中國市場布局
第一財經:橋水中國成立至今已六年,未來在中國發展的定位和戰略如何?
孫悅:橋水中國成立的愿景是提供可靠的、差異化的投資方法,并幫助國內投資者實現目標,這是建立信任和良好聲譽的基礎。
過去四年證明,我們的策略在國內市場是適用的,能夠幫助投資者度過市場動蕩。在此期間,我們是第一家獲準交易利率互換的外商獨資基金,加入了上海黃金交易所,2021年管理資產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我們業務的關鍵在于推崇卓越和不斷進步的公司文化。未來前進方向是,不斷精進在本土市場的投資能力,與國內投資者和合作伙伴分享投資理念,在風險管理和合規方面維持高標準,并了解和滿足客戶的需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