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特別是北德地區,羽絨服早就穿在身上了。
(資料圖)
“進入12月,漢堡和柏林都明顯變冷。近期天氣預報稱冷空氣將進入德國,比如漢堡就預報溫度會在周末下降到零度以下。”居住在漢堡的莉安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意味著,現在下著雨,本周日就可能變成下雪。”
德國氣象局(Deutscher Wetterdienst)在近期表示,在經歷了有監測以來“第三溫暖”的秋天之后,德國可能會面臨一場寒流。而據歐洲多國氣象局和氣象預報網站預測,歐洲可能將在12月迎來寒潮,溫度將急劇下降。而寒冷天氣將考驗歐洲天然氣供應的能力和預備情況。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員法塔斯(Antonio Fatas)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今年冬天歐洲面臨著“一個大問題”(a big issue)。
“情況將取決于今年冬天到底有多冷,但我們是否會擁有一個溫暖的冬天,這充滿了不確定性。”法塔斯說,“因為能源消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溫度,比如你需要多少能源來加熱你的房子。”
歐洲將出現寒冷天氣
告別了一個相對溫暖的秋天,今年的歐洲將迎來暖冬還是寒冬呢?這是歐洲人當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僅普通消費者關心,政策制定者和天然氣行業人員也同樣關心。
榮格是一位德國新能源企業的高管,手下有一群技術宅男。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剛剛過去的夏天和秋天,他和自己的同事們對自家的房屋都做了很多“黑科技”改造,響應政府號召節能,比如他就改造了自家的淋浴系統,使用太陽能系統來進行加熱,這樣可以節省使用天然氣。
“不過冬天來了,我這個系統是暫時不能用了。”榮格對記者說,北德地區冬天的光照和時長都達不到要求,還是要用天然氣。
美國太空技術公司MaxarTechnologies和全球金融服務平臺Marex的長期展望顯示,本周整個歐洲大陸北部的氣溫將“異常寒冷”,且該地區有很大可能性出現低于平均溫度的情況。由于一種被稱為“阻塞”天氣模式,冷空氣將最遲在12月的前半月從北極吹來。
Maxar氣象學家多拉斯(Matthew Dross)說:“12月的寒冷開端將使歐洲中部和北部的(能源)需求增加,如果北極阻塞(天氣)仍然強勁,這種情況有可能持續到本月的后半段。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這種寒冷阻塞將持續多久。”
英國氣象局也表示,英國預計會出現一個比正常情況下更冷的冬天,溫度低于季節性標準,但大雨和強風的可能性比典型的12月要小。氣象預報公司AccuWeather高級氣象學家羅伊斯(TylerRoys)說,英國氣溫會比往年冬天低1到3攝氏度,甚至可能有雪。
天然氣和資金都夠用嗎?
剛剛過去的暖秋,有助于歐洲將天然氣儲存在儲存設施中,目前整個歐洲大陸的天然氣儲存設施已滿。具體而言,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GIE)組織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歐盟天然氣存儲設施的填充水平已達到91.56%,其中德國達到96.98%,法國達94.88%,荷蘭為87.46%。
不過,隨著寒流的到來,根據倫敦洲際交易所(ICE),歐洲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漲至141.755歐元/兆瓦時,上漲4.568%,為10月底以來最高水平。英國NBP天然氣期貨價格也上漲5.557%。
一方面,歐洲和亞洲的寒冷天氣可能會加劇對液化天然氣(LNG)的競爭。目前,由于亞洲方面也已入冬,東北亞現貨LNG價格已經上漲。
“寒冷越來越近了,” Jera GlobalMarkets負責LNG的高級副總裁韋斯特比表示:“人們開始不斷擔心實際會發生什么。”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史林斯塔德(Yngve Slyngstad)即認為,歐洲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通過長期合同購買的LNG太少,通過現貨價格購買的LNG更多。史林斯塔德稱:“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理解的是,現在很難簽署一份二三十年的LNG合同。但除非擁有長期的價格保障,否則一些新項目不會啟動。”
巴黎政治學院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盧西亞尼(Giacomo LUCIAN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制于全球LNG氣船供應不足,且歐洲本土LNG接收管道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等因素,未來歐洲想進一步提升補氣量空間有限。
另一方面,為了保護消費者免受能源成本飆升影響,根據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統計,自2021年9月以來,歐洲用于確保能源供應和緩沖價格飆升的巨額支出已經飆升至7000億歐元以上,在氣溫驟降的情況下,各國還計劃加大干預力度。
譬如,意大利政府就計劃用明年300億歐元預算的三分之二用于為面臨高能源價格的家庭和企業提供救濟。不過,由于各國財政能力不同,此前由于德國拿出“巨款”保護國內消費者,此舉招致歐盟內其他一些國家不滿。
Bruegel研究員塔里阿毗艾特拉(SimoneTagliapietra)即認為,由于歐洲能源價格預計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高位,對于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將加劇。歐盟各國政府將再次面臨壓力,要求它們在向家庭和企業提供支持方面更具針對性,同時,如果財政實力較強的國家對本國產業提供的支持比其他國家更多的話,這也將凸顯歐洲市場分化的風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