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12月3日,在中華醫學會2022年醫學病毒學大會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表示,走出疫情的關鍵,在于對脆弱人群的保護,建立免疫屏障。未來對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將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在會上,張文宏從臨床視角講述了新冠病毒的傳播模式。他表示,在2020年三四月份時,他所在的團隊就認為該病毒并不會在當年6月份消失,原因是病毒擴張非常快,從收治的病人中發現,病毒在每個人身上會突變,而這種突變又進一步導致病毒持續進化。
張文宏表示,新冠病毒從原始毒株開始突變后,之后又進化到阿爾法、貝塔、德爾塔,每一波進化速度非常快,而且后者迅速取代前者,然而,啟動疫苗接種后,對患者體內進行監控后發現,病毒變異有所收斂,目前病毒的變異局限在奧密克戎家族中,這說明接種疫苗或者在重復感染后,體內的免疫壓力對病毒的突變造成了很大約束。
“病毒的突變是隨機的,但體內的免疫力和重復感染會制約這種突變。病毒為了突破人體免疫帶來的壓力,會朝著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的方向突變,這樣才可以把基因傳遞出去,從而實現傳播,但生物的進化是有局限的,奧密克戎的傳播指數最高也在16~18這個水平,未來很難再超越這個水平。”張文宏在會上強調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尤其是脆弱人群的接種,這是關系到未來能否走出疫情的關鍵。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數據提示疫苗對于老年人的保護作用顯著。在住院的奧密克戎感染者中,高齡、慢性腎臟病以及心臟疾病是導致病毒核酸轉陰時間延長的高危因素,接種疫苗的患者核酸轉陰時間縮短;相比孤立性高血壓、心臟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慢性腎臟病、長期臥床以及腫瘤是導致住院患者重癥化的“更脆弱”因素,而接種疫苗則具有保護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有些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后依舊會出現感染的情況。
對于如何提高疫苗效力,張文宏建議在接種第三針加強針時,選擇異源接種。另外,他也呼吁未來開展第四針疫苗接種。
在新冠藥物臨床治療中,張文宏也建議在病毒早期階段開始用藥。“國際上的真實世界現在告訴我們,在中早期階段,如果及時用藥,可以將病人的重癥率發生率降低90%左右。”
“在疾控領域,有句話,就是要跟病毒賽跑,要追著病毒走,這是人類消除病毒與病毒傳播進行的一場競爭。但是,今天我可以告訴大家,通過疫苗接種、藥物的治療,我們已進入到對病毒馴化、控制的階段了。未來對于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并不是一個核酸的清零,而是將一個有癥狀或者重癥的疾病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我相信人類未來是可以做到對新冠病毒的馴化、控制的。”張文宏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