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珠三角腹地、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的佛山市,這幾年多了許多新面孔——氫能賽道的“玩家”們。
【資料圖】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2日,注冊在佛山的氫能科技生產企業、供應鏈公司和研發機構達到92家,其中,1至5年內成立的有51家,1年內成立的有19家,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元的有50家。
大灣區氫能產業生態鏈
陳海濤正是此次氫能淘金大潮中的“玩家”之一。他是新氫動力董事長,也是中國能源研究會燃料電池專業委員會委員。
在對佛山進行了多次考察后,今年4月22日,新氫動力旗下的廣東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與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簽訂了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氫燃料電池工業車輛發動機生產基地,還分別與廣晟投資、盈峰環境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氫能工業車輛、環衛車輛的研發及生產制造。
陳海濤團隊的動作非???。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南莊鎮的賀豐工業園區建起了生產廠,建成氫能工業車輛自動化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和動力系統生產線。電池電堆生產線設計產能5000臺/年,動力系統生產線設計產能2000臺/年(2班5000臺/年)。
“眼下,氫能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陳海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目前市場上99%的氫能燃料電池企業選擇了公交車、重卡等商用車輛,賽道非常擁堵。這些車輛單價在百萬元以上,成本高昂;企業過度依賴補貼;加氫時間過長,影響運營;加氫站建設費用也十分高昂,審批困難。
相比之下,在工業車輛領域氫能應用的“賽道”通暢,少有車走。陳海濤以叉車為例介紹,2020年我國新增叉車80多萬輛,2021年新增叉車103萬輛,近兩年僅叉車市場新增規模就達到近3000億元,“我國每萬人擁有的叉車數量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后期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新氫動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裝配線。攝影/章軻
12月3日上午,在大灣區“氫陶都—綠色搬運體系”建設啟動儀式暨廣東新氫動力氫能工業車輛產線投產及新品發布會現場,陳海濤講述了自己的目標:
在大灣區構建氫能工業車輛產業生態鏈,攜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制定氫能工業車輛技術標準體系,完善氫能工業車輛碳核算與碳核查機制,將大灣區“氫陶都-綠色搬運體系”建設成集尖端燃料電池技術引領、多種應用場景協同、交叉標準體系保障、新型碳核查路徑支撐的氫能工業車輛行業標桿。
他表示,新氫動力在國內較早聚焦氫能燃料電池工業車輛,在這個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95%。此外,自主研發的搭載固態金屬儲氫系統的3.5噸氫燃料電池叉車、6噸氫燃料電池牽引車、氫燃料池觀光車以及氫燃料電池移動電源——氫電寶等一系列氫能產品也即將上市。
跟陳海濤一樣,對氫能賽道充滿信心的還有氫捷運力的張浩馳、佛山綠動氫能的剛直、瀚銳氫能的李洪偉、能創氫能源的高繼明等“玩家”們,他們的企業也都是今年在佛山注冊成立的。
發布會上,南莊鎮副鎮長劉玉軍用了一句“天寒心不冷,熱血化冰凌”來形容其喜悅之情。劉玉軍介紹,僅今年,簽約落地南莊的精密裝備制造、汽車汽配等項目就達到18個,簽約總投資額達116億元。
應用與發展的優質土壤
“佛山有良好的氫能產業基礎。”陳海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佛山還有非常優質的氫能產業發展市場,比如,佛山是地板磚、陶瓷等制造業聚集地,生產與搬運過程對叉車的需求量非常大,這是氫能叉車及其他搬運車輛應用與發展的優質土壤。
今年8月出臺的《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優化產業布局,以廣州、深圳、佛山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產業高地為引擎,聯動東莞、中山、云浮等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依托東莞、珠海、陽江等氫源供應基地,加快產業項目布局,推動形成產業集群。
其實,佛山早早就開始布局氫能賽道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開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上汽集團在全國尋找替代國外氫燃料電池核心配件的生產企業,生產無油空氣壓縮機的龍頭企業廣順電器有限公司成為其合作伙伴。
2009年,佛山著手建設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2014年,佛山市確定氫能產業為主攻方向;2018年,佛山(丹灶)仙湖氫谷產業園成立。
同年11月,《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印發,明確對重點項目、企業與平臺、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人才團隊引育、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終端應用推廣等方面的持續支持措施,提出要圍繞構建氫能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體系,探索氫能技術在儲能、發電、工業領域的多元化應用。
12月3日上午,業內人士在參觀氫能源動力叉車。
2021年11月16日,國內首個氫能叉車應用整體解決方案落地佛山,蒙娜麗莎集團啟動氫能叉車應用;今年8月,當地首批氫能叉車獲得型式試驗認證并獲頒發牌照;氫能環衛車、氫能渣土車、氫能重卡、氫能翼展車等車輛也陸續在佛山投入使用。
目前,佛山南海“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佛山高明“中車四方現代有軌電車車輛制造基地”、佛山云浮兩市共建的“佛山(云?。┊a業轉移工業園”等三大氫能產業基地已形成規模。
新氫動力有關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所在的禪城區是陶瓷制造產業集群聚集地。統計數據顯示,區內叉車保有量超過2萬臺。為減少碳排放和有害氣體污染,諸多地板磚生產企業已批量采用電動叉車進行搬運。但電動叉車的工作效率并不能完全滿足日常高強度作業需求。
而氫能叉車在應對高溫、連續作業及能源補給便捷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有專家介紹,某企業的電動叉車一天可作業一個班次(8小時),如采用氫能叉車,工作量可提升至2個班次(16小時),可明顯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人員介紹,采用固態金屬儲氫技術的氫能叉車,供氫系統采用模塊化抽拉式設計,實現了氫燃料電池叉車供氫模塊的快速更換,提升了搬運作業效率和能源補給的便捷性。
發布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表示,從氫能商用車輛示范的先行,到氫能工業車輛的創新應用,燃料電池行業正逐步構建應用端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意味著在原有的產業發展土壤上,又開拓了一片新的廣袤疆土。
孫正運表示,應將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氫能制備、儲存、輸運、應用全鏈條,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裝備自主可控能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入融合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