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盤后,歌爾股份發布公告,將2022年度歸屬股東凈利潤由此前公布的40.6億元-47億元下調至17.1億元-21.4億元。同比降幅由此前預估的5%-10%變為50%-60%。
關于業績變動原因,歌爾股份稱,公司于11月9日的公告中披露了關于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的事項。基于目前進展情況,該款產品預計在 2022年度內無法恢復正常生產發貨。
受此影響,歌爾股份稱本年度營業收入將減少不超過 33 億元,與之相關的直接損失約 9 億元(包括直接利潤減少和停工損失等)。公司直接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約 20-24 億元,上述變動對2022年度經營業績產生顯著影響。
(相關資料圖)
被“砍單”后股價大跌
公開資料顯示歌爾股份是蘋果AirPods產品零組件整機主要供應商。盡管在上述公告中,歌爾股份沒有披露“砍單”客戶的具體信息。不過,歌爾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的采訪時并未否認市場對于“大客戶是蘋果”的猜測。歌爾股份也表示,公司只是應需求暫停客戶一款產品,其余的項目都在正常合作。
根據歌爾股份2022年半年報數據,“智能聲學整機”的收入為123.3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28.30%,這一數據在2021年上半年甚至超過40%。
獲得蘋果大單,企業便可一躍龍門華麗轉身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股“,而遭遇“分手”股價跌超90%的瑞聲科技也殷鑒弗遠。在合作中,成本和良率的平衡一直都是懸在所有果鏈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據了解,Airpods原本由臺灣英業達公司負責組裝生產,由于良率不佳,蘋果在2017年將AirPods訂單轉給立訊精密負責。2018年,歌爾股份緊隨立訊精密拿下AirPods 30%的訂單份額。
有聲音認為,對于果鏈企業來說,目前的蘋果就像扎在要害處的止血帶,一旦丟失蘋果的訂單,在沒有其他廠商能夠填補空缺的情況下,企業可能隨時會深陷生存危機。事實也確實如此,根據歌爾股份2021年公布的財報數據,公司前三大客戶分別貢獻了42.49%、23.6%和11.14%的銷售總額,而此次公司預估的33億元損失上限接近第一大客戶的營收數據。
尋求業務拓寬
10月,蘋果公布了2021財年主要供應商名單,其中有8家中國廠商被移除。目前,國內已經有34家公司被蘋果移除出“果鏈”。遭遇“砍單”的歌爾股份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
不過記者發現,盡管口頭上反復強調合作,包括歌爾股份在內的多家上游企業都正在積極尋求業務拓寬以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立訊精密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立訊精密正在手機之外的3C領域逐步發力。而歌爾股份近期也開始在VR市場開始有所布局。2020年,歌爾股份拿下Meta的訂單,成為其頭顯產品Oculus的核心供應商。
歌爾股份10月27日披露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盡管公司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盈利略有下降,但是VR虛擬現實、智能游戲機主機等智能硬件業務則保持了成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