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最新發布的“Fourth IMO GHG Study 2020”,近些年全球航運業(包括國際海上運輸、國內海上運輸和漁業航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人為排放量的比重在2.7%~3%范圍內波動,其中國際航運企業成為主要的排放者,且其碳排放強度在2012~2018年間有所提升。與此同時,IMO預測,如果沒有新的相關規定出臺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降低碳排放強度,2050年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將達到2008年排放量的130%。可見目前全球運輸業,尤其是國際航運業的ESG戰略與執行,在推進環境、經濟可持續方面不容忽視,本文將對此進行簡要探討。
國際航運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并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發展演進。20世紀后期以來,國際航運業向規模化與專業化更進一步發展。根據IMO的數據,目前海上運輸承擔了世界貿易超過90%的運輸量,成為向全球供應原材料、消費品、能源等的主要運輸方式。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1月,全球船隊100總噸(gross tons)以上的商船數量已接近10萬,近些年1000總噸以上船舶的港口停靠次數在90萬上下波動,全球海運貿易量已從1970年的26.05億噸上升至2020年的106.48億噸。根據預測,全球海運貿易量未來仍將不斷增長。
過去10年,隨著世界范圍內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國際航運業總排放量增長速度放緩,但聯合國貿發會議認為,目前為止所做的努力還無法實現IMO“到2050年總排放量要下降到2008年的50%”的減排目標。近些年,為了進一步規范排放行為,IMO通過了更多新規定,但隨之提升的海運物流成本也對行業內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披露ESG報告正在逐漸成為促使企業在外部監督下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方式之一。
然而,目前大多數地區并沒有強制要求國際航運企業披露ESG報告,根據德勤的調查數據,在希臘隨機選擇的38個航運企業中,至少發布過一份ESG報告的企業僅占63%,而在世界主要航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奧斯陸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上交所)中隨機選擇的25、7、3、3個航運上市公司中,有ESG報告披露的企業占比分別為60%、71%、100%、33%,可見不同地區的國際航運業在ESG理念踐行方面差異較大。但隨著近年來各方的持續推動,ESG報告披露進程可能會加速。從宏觀視角看,2022年5月正式生效的波塞冬海上保險原則將促進航運企業提升ESG報告披露程度,并規范披露框架,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規定也將提升ESG理念在投資中的重要性;從微觀視角看,投資者對航運企業的ESG表現關注度也不斷提升,這是由于世界不確定性日趨加強,包括疫情、事故、污染、罰款或名譽損害等在內的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引發航運業潛在風險,造成經濟損失。以上各方推動力都將積極貢獻于優化建構全球國際航運業的ESG生態,進而助推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將視野聚焦在我國,作為海洋大國、航運大國,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包括國際航運業。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我國是世界前三大船舶擁有國之一,擁有最高的港口停靠次數,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近二十年來穩居第一,海運進出口量占全球海運貿易量的30%。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碳排放水平也相對較高,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航運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在世界第九位,這與航運噸位市場份額、運輸船舶種類的結構高度相關。在此背景下,我國國際航運業積極進行著能源與燃料轉型,克拉克森統計顯示,我國船東綠色化進程整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船隊運力中ECO節能型船舶占比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但值得關注的是,ESG報告作為能夠進一步規劃和規范企業排放行為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國國際航運企業對此關注度還應進一步提高;同樣,ESG落實及表現仍有提升空間。從ESG報告披露程度看,較寬口徑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港股市場中包括運輸業在內的工業企業ESG報告披露率達到97.4%,但A股市場中包括海上運輸業在內的交通業企業ESG報告發布率僅為50%,在該口徑下的十大行業中僅處于中游;而較窄口徑的統計數據顯示,A股水上運輸業30家上市公司中,ESG報告披露率約為70%,處于全行業較高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間。
從ESG評級狀況看,根據中財大綠金院的數據,A股水上運輸業30家上市公司中,處于A、B、C、D級別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6、2、3、9個,其中處于A+、A、A-的公司數量分別為4、8、4個,總體來看A級數量占比約為53%,高于道路運輸業的40%、鐵路運輸業的33.3%,但D級數量占比達到30%,可見行業內評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現象。從ESG報告披露內容來看,以上述取得A+評級的水上運輸業公司為例,其披露內容均較為詳實,但指標披露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部分公司披露了詳細的海上與岸上大氣污染物、溫室氣體、廢棄物明細排放量,但另一部分公司僅公布相關的排放總和數據,因此可能需要建立統一的指標披露標準,使各公司之間能夠開展橫向比較分析,不斷完善行業之ESG生態。
總結來說,從ESG視角來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的國際航運業在ESG報告披露程度、行業內ESG評級的分化現象、指標披露標準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間,其可持續發展之路仍未完待續,但未來可期。
(作者系共生態經濟研究院特聘院長。感謝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張荀參與整理部分相關數據)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