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公募基金、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之后,個人養老金保險版細則也最終落地。
【資料圖】
第一財經從業內獲悉,21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從第一財經獲得的《通知》來看,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險企均要滿足七大要求,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新增一條“最近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的要求,但對養老保險公司做出了相應的資本規模放松。
“我們已經做好沖的準備。”一名保險公司人士稱。事實上,面對個人養老金這塊大“蛋糕”,保險公司早已摩拳擦掌,多名保險公司人士回復第一財經時均表示,已做了多方準備,包括產品、系統、服務等都在緊鑼密鼓推進當中,也有公司已在App中設立了個人養老金專區,待一切就緒后即可提供產品購買服務。
參與險企、產品有何要求?
《通知》內容顯示,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險企均要滿足七大要求:上年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0億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實收資本)的75%;上年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年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低于100%;最近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監管機構重大行政處罰;具備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與銀行保險行業個人養老金信息平臺實現系統連接,并按相關要求進行信息登記和交互;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和之前征求意見稿的六大要求相比,正式《通知》新增了“最近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不低于B類”的要求,門檻無疑進一步提高。同時,《通知》將所有者權益規模、償付能力充足率以及責任準備金覆蓋率指標從征求意見稿的季度末變更為年度末數據。據媒體近日統計,從險企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來看,至少有13家險企被評為C類或D類。
“這個門檻其實不低,現在又加了關于4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的要求,足見監管對于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謹慎程度。不過風險綜合評級也和償付能力、監管處罰等眾多要素有關,一般拿不到B級的公司其他要求也比較難符合。”一名保險公司管理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根據東吳證券此前根據征求意見稿的分析,預計符合要求的險企不足30家。
在之前的征求意見稿中,業內反映養老保險公司較難達到上述資本規模要求。此次正式《通知》中,對養老保險公司門檻有所放松。《通知》明確,養老主業突出、業務發展規范、內部管理機制健全的養老保險公司,可以豁免第一款關于上年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0億元的規定。
“對于此次對養老保險公司的門檻放松,我們感到非常高興,這樣我們也可以參與到個人養老金業務中,進一步發揮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助力作用。”一名養老保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
而此次《通知》中針對可納入的產品,與征求意見稿相若,即可提供年金保險、兩全保險,以及銀保監會認定的其他產品作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但需要符合:保險期間不短于5年;保險責任限于生存保險金給付、滿期保險金給付、死亡、全殘、達到失能或護理狀態;能夠提供躉交、期交或不定期交費等方式滿足參加人交費要求;以及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要求。
同時,存量產品也可被納入個人養老金范疇。《通知》明確,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申請變更保險條款和費率審批或備案的方式,將現有保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對于已經審批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向銀保監會提交一定說明材料后,無須另行申請變更保險條款和費率審批。
東吳證券表示,當前稅延養老險產品及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均設計為年金類產品,并且需要專屬產品對接。而個人養老金只要是符合條件的產品,無論是存續期產品還是新發產品均可以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疇。可以預見的是,相較于此前的稅延養老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稅延政策惠及產品范圍將大大拓寬,對于個人養老金參與者而言,將提升保險產品的吸引力。
險企已準備多款產品
個人養老金作為第三支柱的“頂層設計”,無疑將面臨巨大發展機遇,所有有機會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均摩拳擦掌,做足準備,保險公司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個人養老金制‘頂層設計’出臺之時,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政策研究、系統測試等準備工作,目前系統已對接好,產品已準備了多款,近期就考慮將符合要求的產品送監管報批。”一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
據第一財經了解,中國人壽已于11月11日在其“壽險App”正式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專區,專區首期提供個人養老金知識普及、問卷調查、信息披露等功能。待個人養老金配套政策全部落地后,即可根據個人養老需求在專區進行業務咨詢、權益查詢等相關業務,并選擇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
在個人養老金產品儲備方面,中國人壽表示,已積極準備了多款個人養老金產品。在渠道銷售方面,則將充分發揮相關渠道的營銷服務優勢,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服務。
中國平安則稱,在之前征求意見稿發布時已第一時間進行研究解讀,積極布局相關產品設計、系統對接等工作,做好個人養老金制度政策的落地準備;同時,借助平安生態中的醫療資源和科技優勢,積極研究如何為個人養老金制度下的客群提供差異化的優質服務,助力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東吳證券分析表示,相對于其他個人養老金的金融機構參與方,保險公司在產品組合創設、長期投資資金管理能力、長壽風險管理、醫療健康養老產業協同等領域有著一定競爭優勢。該機構預計,商業銀行有望通過賬戶優勢率先搶占份額,公募基金得益于較好的歷史投資業績份額提升將較快,保險機構份額則相對穩定。預計2025年商業銀行、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當年度新增繳費市場份額為47%、38%和15%,至2030年為45%、40%和15%。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