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經真正成為科技的主流,初創公司將AI描述為一種可能顛覆幾乎所有行業的技術,也包括機器人行業。
今年9月,特斯拉的AI人形機器人擎天柱正式發布,引起市場的轟動,盡管目前人們仍不確定它到底能從事哪些工作。但這并不能阻擋更多的企業投身于機器人開發的熱潮中。
11月18日,科大訊飛在一年一度的1024開發者大會上一舉展示了多款AI機器人,并發布了訊飛機器人超腦平臺AIBOT平臺,希望能夠賦予實體機器人強勁的“大腦”,通過云端協調、軟硬結合的方式,推動AI機器人的發展。
【資料圖】
聚攏3萬多家機器人開發者
據科大訊飛方面介紹,目前已有3萬多家機器人開發者正在調用科大訊飛的機器人平臺,占所有機器人創業公司比例的80%,主要涉及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以及運動智能等領域的機器人。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1024開發者大會還上透露,公司也正在開發能夠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
人工智能已經在多模態交互虛擬人、醫療影像設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要真正替代人的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位從事運動智能機器人開發的創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們很早就開始使用機器人技術來進行生產,例如在汽車制造業中廣泛使用的機械臂,但它們只是以重復的方式執行既定的任務,比如擰緊螺栓或移動重物,并不具備真正的智能。”
據介紹,在運動智能方面,科大訊飛與中科大工程學院的聯合實驗室已經形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AI仿真訓練平臺,可以讓機器人、機器狗,在仿真的各種地形地貌上跑,跌倒后再爬起來。通過這種仿真系統的持續訓練,可以將算法持續地迭代,以利其適應各種復雜的環境。
與雙足機器人不同,四足機器人有著較高的有效載荷與極強的平衡能力,更利于控制、設計和維護,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服務場景,還能適應各種復雜和危險地形,執行消防、巡檢、審查、搜救等任務,因此是目前海內外布局的熱點。
AI機器人應不只會重復勞動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的發布催生了國內人形機器人的開發熱潮,中國版“擎天柱”也呼之欲出。“擎天柱”與過去只會重復勞動的機械臂有所不同,它可以活躍在生產線上,像人一樣自由地走來走去,代替機械臂去完成一些更為復雜的工作,比如安裝軟管。
“這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由于軟管是靈活的,它會漂浮移動,傳統的機器人很難去完成這項任務。而通過AI的計算,機器人可以調整它的手勢,從而像人那樣地根據軟管的方向來抓住它。”一位機器人開發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國內市場上,小米、優必選等企業不斷進軍和拓展機器人領域,與國外巨頭波士頓動力、特斯拉等展開競爭。不過,機器人底層軟件和硬件的設計仍然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投入,在不斷的實驗中才能迭代性能。
我國的機器人研發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產學研通道,廠商大多弱小而分散,產品線少,高校、研究所的人才輸送與資金力量不足。這就需要像科大訊飛這樣的大型平臺提供生態系統的支撐,聚攏更多開發者形成行業合力。
此外,AI機器人在醫療診斷領域的應用場景也在拓展。近年來,神經科學與腦科學方面的研究也引起越來越多開發者的重視,例如AI多模態抑郁癥篩查就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抑郁癥用AI來篩查是可行的,網絡大數據、機器學習都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但是臨床的診斷仍然離不開高質量的專家進行人工分析。”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科大訊飛援引數據稱,去年,訊飛開放平臺AI調用量增加了36%,虛擬世界、工業互聯網、元宇宙等領域的開發者成為主力。
另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AI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64萬件,占全球的近48%。從趨勢上看,中國在AI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從技術上看,中國當前在AI領域的專利布局主要聚焦于特殊數據處理應用、圖像分析、自然語言數據處理、安全通信裝置等應用領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