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債市的大幅波動引起債基和相關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恐慌情緒下投資者再次掀起贖回潮。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各家理財子又寫起了“小作文”。
(資料圖)
從內容來看,各理財公司在致信中主要圍繞市場波動原因、應對舉措、后市展望和投資建議四個方面,對投資者情緒進行安撫。
以近期有產品出現巨額贖回情況的招銀理財為例,其在致信中解釋稱,巨額贖回限制是理財公司及代銷渠道根據相關規定,對開放式理財產品單個開放日凈贖回申請超過前一日終理財產品總份額10%時作出的正常管理行為,該提示并不意味著產品流動性出現問題。據了解,招銀理財已經協調代銷渠道及時優化系統設置,保障投資人順利進行申贖。
展望后市,招銀理財認為,目前債市短期急跌,但債券有票息收益,行情逐步見底,已至建倉時點,仍看好后續市場。中郵理財也解釋稱,債券只要不違約,持有到期可以獲得票面利息,因此投資者對短期波動無需太緊張。
農銀理財認為,目前債券市場的配置價值已經凸顯,市場利率也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交銀理財也表示,因為債券安全性較高、收益性較穩、流動性較好,雖然現階段債市有所調整,但相對很多其他資產來說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中郵理財分析,市場短期可能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中長期來看調整到位后仍有一定配置機會。
在資管產品全面凈值化時代,理財收益曲線從一條向上的直線變成波動的曲線,對投資者的教育將是長時間的命題。前述投顧人士認為,要穩定投資者情緒、改善投資者的理念,必須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
在此次致投資者信中,各家理財公司繼續建議投資者樹立長期意識,堅持“以時間換空間”。交易理財提示,在不可預測的市場中,面對短期浮虧,投資者可以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謹慎作出是否贖回的判斷;同時,可以通過回溯過往回撤和凈值修復等歷史數據,判斷產品管理人的投資能力,決定是否繼續持有相關產品。
農銀理財在信的最后提醒投資者,持有凈值型理財產品必然要面對市場波動,而較長期限地持有專業機構管理的理財產品,是應對市場短期波動的有效方法。中郵理財建議,投資者短期避險可以選擇現金管理產品,或增加固收+類的產品配置。對于尚未進場的投資者,平安理財提示:“每一輪市場深跌之后,通常都是進場的好時機。”
繼上周五和本周一大幅下挫之后,11月16日(周三)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2.83%,自11月10日以來上行超過13bps,而1年期AAA級同業存單收益率單日上行18bps,達到2.65%,11月以來累計上行61bps,距離MLF僅10bps。Wind統計顯示,在全市場近35000只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周負收益率占比超過35%,有可比數據的3000多只固收類理財中,近6成近一周凈值出現回撤。
平安理財提到:“這一輪債券市場的調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近十年只出現3次,這輪波動仍在持續。市場數據顯示,一些債券基金或中短債理財因為凈值下跌,也出現大額贖回。”
有投顧人士認為,沖擊劇烈與理財全面凈值化帶來的真切“痛感”不無關系。在國內外貨幣政策、疫情與經濟走勢等債市波動原因之外,機構拋售引發的負向反饋也備受關注。中信證券FICC分析師丘遠航對記者表示,當前對于投資機構而言,穩定住負債端是重點工作,若贖回潮能夠回落,則債市下跌的負面螺旋或能止住,即最根本依然是投資者教育問題。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趨勢已經略有緩和。
17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3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0%,當日凈投放資金1230億元。
截至11月18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經發布致投資者信,或推送相關投教知識的已有中郵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華夏理財、民生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杭銀理財、南銀理財、匯華理財等超過10家理財公司。不過中銀理財周三發布的致投資者信已經顯示被發布者刪除。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