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股權市場(俗稱“四板”)又迎重大改革。
11月18日,證監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資料圖】
根據安排,區域股權市場將建立“專精特新”專板,并配套提供簡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豐富的融資支持方式,同時建立與新三板以及交易所市場的互動機制,更好地推動此類企業成長壯大。
“專精特新”專板企業將享受多方面的制度支持。比如,“非必要不信披”,減少信披成本;比如申請材料“互認”,不需要中介推薦,簡化入板程序;再比如多元融資工具,可綜合運用股權、債券、信貸以及地方金融工具;同時,建立與交易所、新三板協同,強化上市培育機制。其中,《指導意見》支持全國股轉系統對符合條件的專板培育層企業建立掛牌綠色通道。
證監會表示,《指導意見》旨在推動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專板建設,加大組織協調、數據共享、政策資源整合和支持力度;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完善適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的服務和產品體系,通過與其他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銜接,使企業更快進入資本市場;同時通過專板建設推動各方轉變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認識,進一步明確其功能定位,切實從省內經濟發展和企業實際出發,按照場外市場邏輯探索發展路徑,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短板。
第一財經記者從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專精特新”專板的建設不是為了激發區域股權市場的交易需求,而是為了給優質中小企業提供豐富多元的融資工具,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群體的發展壯大。
專板瞄準三類企業
根據《指導意見》,將優先引導下列企業進入專板進行孵化、規范、培育。
一是省級以上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評價或認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二是政府投資基金所投資的企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投資的中小企業;三是其他符合專精特新發展要求或具有相應潛力的企業。
針對中小企業成本敏感等特點,專板將大幅簡化入板程序,對申請材料支持“互認”降低企業成本。
比如,申請入板不需要中介機構推薦,不按掛牌、展示分類,統稱為培育企業。符合專板準入條件的企業可自行提交或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交優質中小企業申報或認定材料申請進入專板,也可由投資該企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企業提供貸款或服務的銀行、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提交盡調材料或已出具的審計報告等材料申請進入專板。
“專精特新”專板將在板內分為三層,并有與其特點和需求相適應的基礎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
一是孵化層,針對尚未達到規范層或培育層標準的專板企業。
二是規范層,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得過B輪以上私募股權融資的專板企業。
三是培育層,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擬上市后備企業; 主營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營業收入、凈利潤等財務指標達到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券交易所)或全國股轉系統創新層相應指標 50%以上,且具備上市潛力或具有明確上市規劃的企業。
《指導意見》鼓勵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企業和擬申請 IPO 的全國股轉系統摘牌企業進入培育層。
與場內市場不同,為降低中小企業成本,區域股權市場堅持“非必要不披露”的原則,建立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定向信息披露系統。未進行過股權或債權融資的企業可自愿選擇披露的內容和范圍,進行過股權或債權融資的企業應根據外部投資人要求或有關監管要求定期定向披露信息。
針對專板企業,區域股權市場能提供哪些支持?
根據《指導意見》,一類是基礎服務。包括,區域性股權市場整合內外部及線上線下服務資源,建立符合中小企業需求和特點的基礎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管理咨詢、培訓交流、政策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并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推出支持企業發展的舉措和服務產品。
一類是融資服務。區域性股權市場結合各層企業特 點和需求,綜合運用股權、債券、信貸以及地方金融工具, 設計形成差異化的金融產品體系,組織開展融資對接活動, 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以企業獲得融資總額、降低融資 成本、優化融資渠道等來衡量服務能力。同時,監管層支持各地依托區域 性股權市場建設中小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臺,促進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融資對接。
股權融資方面,區域市場將加強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聯系,根據企業融資需求以 及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路演、推送優質企業,適時撮合被投項目的承接轉讓。協助私募基金管理 人做好投后管理和企業賦能。設計優化股份(股權)非公開發行業務流程,保證股份(股權)變動信息可追溯。
債權融資方面,區域市場將聯合商業銀行等信貸機構圍繞企業需求,打造專屬信 貸產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信貸服務,持續增強為企 業對接信貸的能力。 同時,深化與省內擔保機構合作,為企業債權類融資提供擔 保服務,建立擔保機構對企業融資的風險分擔機制。《指導意見》也鼓勵擔保機構開展投擔聯動業務。
區塊鏈支撐企業“畫像”與存證
根據《指導意見》,設立“專精特新”專板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需要安全規范運營,業務、風控等管理制度健全,近3年內未發生風 險事件或風險事件已處置完成,無違法違規行為,且有關監管要求和規范性事項均已落實或整改完畢。運營機構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和嚴重失信行為。
同時,設立專板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還應在專板設立后一年內滿足下列條件(《指導意見》發布前已設立專板的地區應在《指導意見》發布一年內滿足下列條件)。
一是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凈資產達到1.5億元以上; 二是自行建設專板的專板服務部門負責人應具有5年以上企業上市輔導、投行或金融服務相關工作經驗,專板服務相關部門50%以上員工具有2年以上前述工作經驗;與證券公司合建專板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和證券公司應明確服務專 板的部門和人員,且相關人員滿足前述工作經驗;三是自建地方業務鏈,且滿足《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建設要求》《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建設評價要點》關于應用服務和生態建設有關要求。
擬設立專板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還需制定具體建設方案,明確建設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時 間表和路線圖,并以省級(含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名義報送證監會辦公廳備案后實施。
據證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35家區域股權市場,已經有26家建立了自己的業務鏈。目前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已全部完成了數據規范和存量數據的區塊鏈報送工作。
《指導意見》要求,區域性股權市場要建立涵蓋企業基本信息、已披露信息、通過服務和調研走訪積累的信息等多維度信息的企業數據庫,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企業權益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應用,結合地方政務信息及從其他第三方獲取的信息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信用評價等。企業相關信息應根據企業授權或監管部門有關規定對外提供或使用,且信息及使用情況應進行區塊鏈存證。
同時,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可以通過證監會監管鏈調用專板企業數據、登記托管信息、股權變動信息及專板企業相關的地方政務信息,將其作為發行審核參考。證券公司可以根據企業授權調用上述信息。
上市培育前移,場外場內聯動
作為屬地管理的區域股權市場,能否幫助掛牌企業更好對接場內市場,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指導意見》從多方面對此予以支持。
一方面,加強上市培育。區域性股權市場將進一步加強與當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協同配合和交流互通,向中 小企業提供優質專業服務,從產融兩方面共同做好專板企業上市培育工作。
比如,定期對企業進行調研走訪,了解和收集企業在融資、 上市(掛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困難和需求,并提供專業 意見,為企業培育工作積累必要的基礎信息。
同時,支持企業在上市前 2~3 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幫助 企業增強合規和規范治理意識,規范財務運作,完善內部治 理結構,提升合規管理能力。
另外,區域股權市場可以聯合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以及優質證券服務機構,持續為企業提供規范運作、上市(掛牌)輔導、并購重組等方面的培訓、咨詢和服務,協助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推廣上市成功案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 量發展的經驗做法。
《指導意見》還鼓勵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 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屬地服務基地、培訓基地和上市推 廣基地,為上市(掛牌)企業提供屬地化服務,組織開展詢價、路演及上市(掛牌)儀式等;加強培訓資源合作共享,對擬上市企業開展規范治理、信息披露等資本市場相關培訓。建立經常性交流聯絡機制,鼓勵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 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人員互相掛職機制。
同時,全國股轉系統要同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針對專板培育層企業的合作銜接機制。
比如支持全國股轉系統對符合條件的專板培育層企業建立掛牌綠色通道。對于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且監管機制較為完備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探索開展“公示審查”白名單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白名單,公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申請材料和企業在專板期間積累的數據和信披材料,公示無異議即通過審核。
另外,專板培育層企業在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掛牌后轉入創新層或申請掛牌同時進入創新層的,探索在專板培育層發 生的外部投資者對企業股權和可轉債投資額計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規定的累計融資金額內。
《指導意見》還提出,支持全國股轉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通過監管鏈建 立信披通、監管通、技術通、賬戶通的對接機制。區域性股 權市場參照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監管要求,加強對全國股轉 系統擬掛牌企業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持續規范, 實現申請文件和定期報告、臨時報告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化,并與中國結算建立賬戶對接機制。
據介紹,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部委推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生態體系,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有機聯系,健全市場制度規則,推動專板規范運行,切實發揮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功能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