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11月14日)開始,地產支持政策頻出導致市場對經濟預期有所變化,加之存單利率攀升、中期借貸便利(MLF)縮量續作,債市遭遇大拋售。
(資料圖片)
10年期國債活躍券220019收益率從上周四的2.70%左右上升至本周最高的2.8525%附近,接近年內高點;1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從1.86%上升至2.07%,升幅超過20BP。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從本周起,基金、券商、銀行理財都在凈賣出債券。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本周加速贖回委外的債基,以避免凈值大幅下挫導致理財客戶大幅贖回。盡管中國經濟復蘇之路并非坦途,不乏業內人士認為不宜對債市過度悲觀,但目前由于情緒的變化疊加資金面趨緊,各界對債市對前景存在較大的分歧。
債基遭遇大贖回
債基被大幅贖回從周一就已經開始。到了11月15日,央行開展8500億元MLF操作和17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75%、2.00%,均與此前持平,MLF為縮量續作。債券市場拋壓加劇。
某股份行下屬理財子投研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輪債市的負反饋核心在于短端,同業存單影響了貨幣基金和短債,短端同業存單利率上行太快,帶來了估值的變動,導致大量贖回,并進一步引發了負反饋。
“資金在9月末、10月25日(繳稅)前后明顯收斂,R007最高上行至2.67%,存單利率緩慢上行。11月上半月,資金有收斂壓力,需要央行降準或者公開市場操作進行對沖,11月中旬資金最緊。”另一資管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從供給端看,11月存單到期多,商業銀行增發存單,資金預期轉為收斂,提前融入跨年資金,鎖定資金成本;就需求端而言,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加速,存單一級市場需求減弱。券商、貨基賣出存單,二級市場需求弱。
數據顯示,11月14日,基金是當日債市的最大賣家,合計賣出575億。各個期限、各個品種都是凈賣出,無差別賣出印證了債基有贖回。基金賣出最多的期限是7-10年期的品種,這說明貨基在壓降產品久期;同日,券商機構行為有差異,券商賣出3年期以上債券430億,但買入約200億3年期以內的債券;券商則是賣長債、買短債,即降低組合久期,同時降低了杠桿;根據可得數據,當日理財主要是賣出了40多億3-5年期利率債。
理財凈值、規模壓力大
除了債基遭遇回撤,理財子也是這波債市大跌下的焦點。在凈值化轉型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理財產品早已今非昔比,凈值曲線也隨著市場躍動。
根據WIND數據,截至11月16日,在3萬只理財產品當中,最近一周出現負收益的理財產品已經超過1萬只。
16日,市場上還傳出公募基金希望理財子不要贖回債基的消息。據記者了解,多家理財子接到了公募基金的電話,請求不要贖回。不乏理財子連夜加班討論如何應對贖回、兌付。
有股份行下屬理財子的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理財產品對于公募債基的贖回其實從周一就開始了。“周一債券收益率大幅跳升10BP,大家都預感到可能會出現負反饋,贖回會加劇,因而誰都不想當最晚才贖回的那一個。”
“機構之前最喜歡買入的就是銀行二級資本債,然而本周銀行二級資本債收益率跳升了大幾十個BP,債基凈值回撤慘不忍睹。”另一理財子債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早在8月,當時債市因為MLF、LPR接連意外下調而走出一波牛市。第一財經當時報道,由于市場資金面寬松,優質資產減少,“資產荒”的氣味漸濃。信托、理財子搶籌城投債,公募基金則涌入二級資本債和利率債,二級資本債幾乎被買到“沒有利差”。如今情況則截然不同。
之所以理財子目前尤為緊張,一方面是擔憂凈值回撤會遭遇個金部門和理財客戶的投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波債市變臉讓機構辛辛苦苦積攢了大半年的凈值幾乎瞬間清零,理財子則尤為擔心凈值大跌而導致的規模大降,在年底考核即將到來之際,這無疑是從業者最不想看到的。
此外,近期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整改步伐加快,過渡期將于2022年年底結束。多家銀行及理財公司發布公告,調整旗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比例、申贖規則、估值方法等。整改沖刺期恰逢市場動蕩,這也或加劇理財子所面臨的來自客戶的壓力。
債市企穩但抄底意愿不強
11月17日,債市呈現逐漸企穩的跡象。
當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17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3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0%。
不過,機構對于后市走勢仍存在分歧。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從貨幣政策、 銀行負債以及交易配置三個角度的回溯對比來看,后續存單利率仍有上行空間,1年期中樞或將逐步回歸至政策利率附近。“債市下跌-凈值回撤-產品贖回-被動拋售-債市繼續下跌”的模式顯然不利于金融市場穩定。
“我們認為央行很可能會監管干預,平抑波動、維護秩序。但這并不構成利率的趨勢性下行,也不代表目前調整已經到位,1年期同業存單收益率很難再回到2.5%以下的水平,建議不用過于恐慌,但也不要過多博弈市場反彈。”他稱。
上述理財子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17日債市逐漸企穩,但市場抄底的意愿不強。近期結構性貨幣工具較多,降準降息等總量政策出臺的概率下降,資金中樞在震蕩上移,資金中樞易上難下,存單仍有調整壓力。
瑞銀證券中國利率策略分析師夏愔愔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們認為短期內可能缺乏能夠令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的因素,如果央行能對流動性進行調節,這或有助于抑制收益率進一步上升,整體上我們預計短期內收益率可能高位波動。”
不過,不乏觀點認為,不宜對債市過度悲觀。盡管地產支持政策頻出,但各界預計復蘇之路并非坦途。除了供給端,需求端也是關鍵。就中長期而言,地產行業的根本仍舊是銷售。安盛中國首席投資官樓超日前也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三、四線城市庫存很高,加上今年內疫情反復,未來一手房銷售快速回暖的前景仍待觀察,市場仍舊需要消耗現有庫存,并以保交房為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