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汽車大省橫空出世,并有可能向傳統汽車強省發起挑戰。
(資料圖片)
近日,陜西汽車工業協會和西安市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聯盟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陜西汽車產量達到100.1萬輛,同比增長63.3%,高于全國55個百分點,產值增長23.6%,增加值增速17.2%。陜西汽車產量提前兩月完成全年百萬輛目標,邁入全國汽車大省之列。
從一個汽車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省份一躍成為汽車大省,陜西成為全國汽車工業的一個格局顛覆者——今年汽車產量排名有可能從去年的全國第13位躍升至全國第8位,相比2020年前進了10個位次。
今年全國排名保九爭八
最近三年,陜西汽車產量增速一直保持全國前列。2019年,其產量為54.7萬輛,同比下降11.99%,排名全國第18。但是,2020年產量增長到62.83萬輛,同比增長14.78%,排名全國第16;2021年的產量達到80.1萬輛,同比增長27.49,排名全國第13。
今年以來,陜西汽車產量更是勢不可擋。今年前三季度,陜西省汽車產量85.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61.8萬輛,增長331.1%,高于全國225個百分點,占全省汽車產量的72.2%,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的13.2%。
根據國家統計局地方數據庫,前三季度,陜西汽車產量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8位,超過北京(63.93萬輛)和浙江(82.85萬輛)等傳統汽車大省。陜西汽車工業協會年初預計,全年陜西汽車產量120萬輛左右,全國排名爭八保九。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研究總監馮雷向第一財經表示,陜西汽車產量快速增長是陜西汽車工業厚積薄發的結果。陜西汽車產業有一定的基礎,以具有軍工背景的陜汽重卡為代表,后來通過筑巢引鳳,這幾年比亞迪、吉利的達產和擴建也助推了整車產量的進一步提升。
馮雷表示,陜西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汽車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浪潮,得益于不斷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產業生態的形成。經過十年的發展,陜西基本上實現了大部分汽車零部件可以通過省內的廠商直接調達,形成了汽車工業的閉環和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安石油大學教授曾昭寧向第一財經表示,陜西汽車工業快速發展主要是重卡和新能源汽車,在重卡領域已經形成產業集群的雛形,陜重汽本省配套率達到40%;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從整車制造、總裝、零部件配套形成產業集聚。
其中,比亞迪是最主要的增長動力。比亞迪2003年收購西安的秦川汽車廠從電池行業進入到汽車行業,并將西安作為其新能源車主要的生產基地,隨著二三期在2021年和今年投產,其產能迅速擴張。
2020年,陜西62.83萬輛汽車產量中,西安比亞迪生產了25.44萬輛,寶雞吉利生產了13.01萬輛,陜汽集團生產了24.38萬輛。比亞迪還未顯示出絕對優勢。但是,隨著比亞迪西安2期投產,比亞迪產量迅速增長。
梳理歷史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比亞迪占陜西省汽車產量的40.5%;2021年,西安比亞迪生產汽車41.06萬輛(新能源車26.86萬輛、燃油車14.2萬輛),同比增長61.4%,占陜西省汽車產量的51.3%。
陜西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8月,陜西省累計產銷汽車均為72.7萬輛。其中,陜汽集團產銷7.7萬輛和7.8萬輛,下降53.2%和55.4%;比亞迪產銷52.2萬輛和52.1萬輛,增長140%和142.7%;寶雞吉利產銷4.5萬輛,下降29.5%,西安吉利產銷8萬輛。比亞迪占比飆升至71.8%。
汽車格局顛覆者
11月9日,寶雞市政府與比亞迪戰略合作協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基地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根據協議,比亞迪將在寶雞市扶風縣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基地,一期建設整車線束、減震器、天窗、座椅面套、動力電池相關部件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線。
而在9月15日,比亞迪西安三期工廠啟動總裝儀式,標志著比亞迪西安工廠將實現年產100萬輛的目標。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話說,目前,西安是比亞迪除總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業務合作最廣的城市。
馮雷說,2022年,陜西汽車產業已有和在建產能達到300萬輛,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是高速發展的態勢。
陜西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陜西汽車2012年產量36萬余輛,產值750億左右;到2021年,陜西省汽車產量80.1萬輛,創歷史新高,由全國第16位前進至第13位,產量增速27.5%,高于全國24個百分點,增速列各主要產車省份首位,產值2133.8億元,已成為全國汽車發展最活力省份之一。
更為關鍵的數據還在于陜西在新能源車上的碾壓優勢。2022年陜西汽車預計產量120萬輛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可能達到100萬輛以上,其產量增速及規模領跑全國,汽車工業規上企業產值、增加值增速大幅好于全國水平。
與陜西相對應的是,在汽車產業這場電動革命中,一些傳統汽車重鎮產量卻在下滑,重慶2016年以316萬輛奪得全國第一,但是2021年卻不足200萬輛;吉林汽車年產量2019年達到288.9萬輛,2021年下降到242萬輛;北京去年產量只有135萬輛。
曾昭寧向第一財經表示,未來陜西在重卡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個領域會進一步發揮優勢,陜西在全國汽車工業格局中地位也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馮雷認為,陜西一是要保持和鞏固好在重卡及特種車輛領域的優勢和行業地位。二是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為中西部的三大中心之一。推動西安與重慶、武漢共同構成我國中西部地區汽車產業的核心增長極,構建產業鏈、供應鏈的“黃金三角”,在特殊時期發揮穩鏈保供的基石作用。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