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家上市公司,1947.61億元市值,520萬戶合格投資者,580余只公募基金……這是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一年來交出的成績單。
11月15日,北交所迎來開市一周年。據第一財經從北交所獲得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北交所在審/在輔企業合計429家,后備力量較為充足,吸引力持續顯現。
(相關資料圖)
“一年來,北交所非常努力地在做制度建設,擴大市場規模和投資者隊伍,管控風險,在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對第一財經表示,北交所設立后中國資本市場格局以及交易所結構都有了新變化。
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當前,科創板定位“硬科技”,創業板定位“三創四新”,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各有側重地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的鼓勵和支持作用。在全面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對創新成長的包容性正在持續提升。
僅從北交所來看,目前上市公司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其中49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包容創新成長
在中國目前4800多萬戶企業中,能夠到滬深交易所上市的總共只有4876家。另外還有6600多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而規模偏小、成長階段偏早期、科技屬性不符合“硬科技”或“三創四新”的部分創新型中小企業,一直沒有更好的資本市場層次與之對接。
北交所改變了這一歷史。目前資本市場已經基本形成了以PE/VC為基礎,區域股權市場、新三板市場為依托,以北交所為銜接,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為頂端的多層次“金字塔”。
北交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計123家,總市值1947.61億元,總股本173.32億股。
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77%,民營企業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49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5.4%,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32.07億元、凈利潤69.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25%、19.43%。
去年開市之初,有400多萬合格投資者和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入場;一年后,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達到520多萬戶,超580只公募基金參與市場。
后備力量上,開市以來,共有163家企業申請在北交所上市,另有400多家企業在審核或輔導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受北交所帶動,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也有較大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數量321家,是去年同期4倍,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申請掛牌公司有201家,占比超過六成。
目前,從融資工具來看,北交所提供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多種權益融資工具,實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向特定對象定向發行等多元融資方式。
數據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融資平均2.07億元,單次融資金額從0.4億元到17億元不等;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平均進行2次定向發行融資,融資1億元左右,上市后9家啟動再融資、3家已完成發行,形成按需、小額、多次的接續融資機制。
制度規則動態完善
不過,北交所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近一年來,北交所和新三板公司掛牌數量和質量穩步提高,下一步期待北證50指數、兩融盡快落地,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舉措也盡快推進。”力量資本總經理朱為繹對第一財經表示。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記者表示,從市場角度,他期待北交所下一步可以增加流動性、增加專精特新、增加投資者。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北交所要提高市場流動性,可從四方面發力:一是豐富的投資標的,即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要上規模,讓投資者有更多的投資選擇和交易可能;二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的成長性,“投早投小投新”,企業的持續性成長才是北交所最大的投資紅利;三是便利的交易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市場制度特別是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欲望;四是充裕的交易資金,擴大投資者特別是大型長期機構投資者隊伍,吸引觀望資金流入,創造更多賺錢效應,提高交易成功率和頻率。
事實上,北交所的制度完善正在持續推進。就在近期,北交所步入指數化投資時代,“北證50”樣本股亮相,本月21日實時行情將正式發布。另外,融資融券制度也正式落地,后期還有更多政策值得期待。
北交所的動態完善是全市場改革發展的組成部分。目前注冊制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市場,滬深交易所正“認真做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各項準備”。
在全面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無論是提升各個板塊的包容度還是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政策措施密集不斷。
近一個月來,先是10月21日下調轉融資費率,將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刺激增量資金入市;緊接著10月24日,兩融標的擴容,疊加杠桿效應,推動市場流動性的抬升;隨后10月31日,科創板做市業務正式啟動。做市制度的實施,一方面可以抑制價格的偏離,增加價格發現功能;另一方面做市商通過做市制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也將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11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五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證監會公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將有助于長期資金持續入市以及投資者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