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雙11順利落下帷幕。今年雙11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電商平臺沒有公布具體成交額,預示著未來將淡化GMV(商品交易總額),告別過去高歌猛進追逐量的階段,進入相對追求質的發展階段。事實上,作為觀察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窗口,這項由阿里巴巴首倡發起的中國最大電商促銷活動,正在醞釀深刻的變革。
(相關資料圖)
回歸經營本質
雙11來到第十四個年頭,伴隨國際政經局勢波譎云詭、新冠疫情防控等多重不確定因素,但是,可得出中國經濟仍然保有韌性與消費活力的確定性結論。輿論關注的不披露成交額,既不必過度解讀,亦說明步入成年期的雙11告別“唯GMV論”,屬商業發展的自然現象,可以說,該趨勢與中國經濟發展高度同構。
回歸經營本質、關注增長質量是今年雙11的核心目標,歸根結底是扎根實體經濟。如何達到該目標,無它,即要為商家創造更大長期價值。因為商家背后承載著千千萬萬的大中小實體企業,它們是國民經濟供給端的定海神針,只有錨定了供給端,“中國制造”方能行穩走遠。
具體措施方面,平臺幫助更多商家在雙11期間拓展自己的品牌會員,讓商家擁有更多忠誠品牌用戶,增加用戶黏性,使商家在雙11期間的投入能夠獲得長期效益和長期價值。根據天貓雙11數據,130個品牌的會員成交額超過1億元,會員成交額同比增長100%的品牌超過5600個。會員成為品牌復購的主力軍,為品牌長期可持續經營創造條件。京東則攜手超2000個品牌實現了C2M反向定制合作,讓商家更懂消費者。
消費端,平臺所做的就是從消費者主權出發,努力提升他們的消費體驗,全方位滿足消費需求,提供各種手段和服務讓消費者買得更簡單、更實惠、更放心,進而營造更好的消費生態和消費環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正在打開“體驗電商”的新可能。“體驗電商”可以理解為沉浸式購物,今年雙11,各電商平臺都從人、貨、場三個方面打造了更立體的消費體驗。在展示方式上,商品從過去的平面照片變成立體的3D模型,比如手表、首飾、手機、運動鞋等。商品3D化可以準確表達其外觀顏色、形狀結構、物理材質等信息,讓消費者購物體驗更為直觀。
歸結起來,平臺在雙11期間的最大功用就是趁此契機優化平臺商業生態系統,回歸經營本質,讓供給端和消費端都各得其所,進一步言之,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數實融合”,引領平臺商業生態與社會系統全方位地深度融合。
技術變革預示“數實融合”
每一年雙11既是對各平臺技術的莫大考驗,又是展現未來技術方向的重要時刻。今年雙11可以觀察到如下四個未來技術方向:
其一,未來的數字世界是彈性的、敏捷的,是云原生的。惟其如此,才能快速地在不確定的世界中進行響應。而要實現彈性和敏捷,唯一途徑就是將系統做深刻變革,全面的、深度的云原生化,真正變成一個云上系統。云的彈性能力將為業務“敏捷創新”帶來更多的可能。
其二,未來的數字世界和實體世界是深度融合的,以同頻共振的方式創造確定性。通過深度的“數實融合”才能夠以一種同頻共振的方式創造確定性。具體要做的就是將數字系統和實體技術實時地融合起來、耦合起來,讓其能夠同頻共振。
其三,未來的交互和體驗是3D沉浸式的,前文所述消費端沉浸式購物即為典型。
其四,未來的技術須始終堅持綠色、普惠和開放。
以上四大技術變革方向,就雙11本身而言,非常直觀地表明,數字技術的變遷將深度融合工農實體,推動市場主體深度參與市場競爭,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雙11也是促使中小實體企業加入數字化轉型軌道上的重要契機,全面開啟“數實融合”新時代,由消費互聯網階段步入產業互聯網階段。
技術變革帶來的“數實融合”,不僅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更意味著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深度融合。從技術進化的角度看,數字技術,或者說數字化進程,具備了一定生物遺傳屬性,就此意義而言,數字技術正在變為生物。因此,數字化進程與一代更比一代數字化的人類,必然面臨著融為一體、和諧共生的課題,即未來的數字世界和實體世界的深度融合,如何及何種程度上的同頻共振,將超越人們當下最大膽的預測。
可以說,中國互聯網二十余年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雙11以來的十四年,其技術發展與變革為未來深度“數實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