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來,A股持續下行,市場情緒低迷。截至11月8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凈流出達到89億元,這從2015年開通滬股通和深股通以來第一次出現,而去年為凈流入超4000億元。不過,隨著入境隔離要求進一步放寬,市場信心有望企穩。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逆勢之下,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計劃發行境內私募基金(PFM),此前該機構已在內地備案成為外商獨資企業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截至2022年9月底,母公司安盛集團旗下AXA IM管理資產規模(AUM)達8170億歐元(約合6萬億元人民幣)。
日前,安盛中國首席投資官樓超對記者表示,“盡管不確定性導致國際機構持觀望態度,但尤其追求相對收益的外資不會再大幅低配A股,因為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在反彈來臨時踏空。”他提及,即使年內市場大幅回撤,仍有不少股票年初至今回報為正,今年是更具挑戰性的“選股者”之年,機構更愿意把籌碼集中放在確定性強、邏輯通順的行業,外資目前仍看好光伏、醫療等板塊,國企地產受惠于地產行業整體的結構改革過程。
(相關資料圖)
外資觀望市場企穩信號
近期,市場對資金進一步流出A股的擔憂加劇。
對此,樓超表示,美聯儲加息導致全球風險情緒下降。同時,外資對于中國的疫情防控、社會公平等相關政策的認知不充分,不確定性也導致其處于觀望狀態。但是,長線外資對于部分公司的持股比例仍是十分穩定的,拋壓主要來自于客戶贖回,但在目前已經低配的情況下,進一步大幅減倉A股的可能性不大。
“經歷了較大幅度的殺跌,很難判斷市場何時會先起來,如果現在再顯著低配,基金經理很可能會在反彈時跑輸,一些做相對回報的基金經理尤其是不愿意這么做的,存在較大的踏空風險。”他稱。
A股靠選股,港股等逼空
當前,是配置A股還是港股也是被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樓超看來,A股今年仍是“選股者”之年,一些主題將受益于景氣度的提升,主題多元、市場廣闊是A股的優勢,且良好的流動性也使市場不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隨著市場情緒和信心逐步恢復,四季度市場或將存在結構性機會。板塊來看,各大機構繼續看好受益于政策支持及景氣度較高的醫藥、電子、計算機、新能源等板塊,以及業績持續修復的低估值龍頭企業。
港股的行業結構和A股存在很大不同,更多集中在科技互聯網和一些傳統行業,目前是逼空下出現的反彈機會。11月10日,美國通脹數據低于預期,疊加11月11日內地入境隔離要求放松,當日恒生指數漲幅逼近7.8%。
“經歷了大幅殺跌,港股目前對于加息的消息有所鈍化,因為流動性已經下降到一定程度,反而容易在意外的利好消息下出現逼空行情。”樓超表示。
“此前港股市場的做空頭寸相當高,因為大型基金的持倉個股持續下跌,此時這些基金愿意出借自己的股票并收取一定利息,讓空頭去賣空。而港股做空盛行是因為流動性不佳,市場很容易在負面情緒下急跌,空頭可以用6%左右的做空成本來博取成倍的收益。”他表示,但在目前利空出盡的背景下,空頭可能會被逼空,港股有望迎來反彈。
看好新能源、醫藥機會
樓超表示,安盛持續關注的五大主題是自動化、清潔能源、數字化消費、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在這幾大主線之下,目前最看好的機會是新能源和醫藥。
就新能源而言,他更看好光伏產業鏈。“盡管光伏和新能源車都具備滲透率持續提升的高景氣度,但相比之下,從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再到輔材,國內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完備,上下游充分整合,海外市場很難具備同樣的競爭力。而新能源車的上游鋰資源仍集中在南美、澳洲等。”
過去五年來,由于技術快速迭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近90%。“盡管今年上游硅料價格高企,但相關組件龍頭的三季度利潤創新高,這主要得益于N型Topcon產品,企業通過提高效率、加快技術迭代,抵擋上游成本攀升的壓力,客戶仍愿意為Topcon支付溢價,因為這將為他們帶來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率、更優的度電成本,這亦是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所在。”他稱,同時,俄烏局勢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推升了歐洲的光伏發電需求,主流觀點認為,明年光伏產品的出口還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就醫藥而言,樓超看到了更多的估值修復的機會。“經歷了幾年的觀察,目前機構基本摸索出了集采存在的規律。”他稱,目前對于毛利率較低且相對穩定的企業,機構就更能夠精準地給出估值,一些大型企業的市場地位也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此外,地產則屬于典型的困境反轉主題。在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基礎上,近期支持政策頻發,11月8日交易商協會發文,繼續推進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包括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第二支箭”由央行再貸款提供支持,委托專業機構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通過擔保增信,甚至直接購買債券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債,預計支持約2500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隨后龍湖注冊200億元中票,刺激地產股大幅反彈。
對此,樓超認為,仍需注意計劃實施的原則是市場化、法治化,且只針對流動性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相關條件比較嚴格,尤其對民營地產企業,抵押品的要求和折扣要求會比較大。房價松動加上政策支持會對市場需求回暖有所支撐,國企地產受惠于地產行業整體的結構改革過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