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的小楊11月1日就飛到了珠海,在當地的酒店入住,等待珠海航展的開幕。
兩年舉辦一次的珠海航展,一直是航空業的盛會。今年的珠海航展自11月8日到11月13日舉辦,進入會場也采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外地抵珠前需完成3天2檢,抵珠后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入場時須24小時內核酸,必須佩戴防護級別更高的N95/KN95口罩等。
也因此,作為參展商工作人員的小楊,擔心疫情的不確定性,所以提前一周前往珠海。
【資料圖】
但今年的珠海航展依然吸引了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海內外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參展飛機超110架,室內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多家企業也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航展上的新產品和新技術
這次航展,中國商飛不僅帶來了國產大飛機C919,還有一架ARJ21醫療機。在多家國內航司陸續接收了近百架國產支線飛機ARJ21后,ARJ21也開始系列化發展,先后推出了ARJ21公務機、貨機以及醫療機。
國外的飛機制造商也帶來了各自的明星機型:空客攜浙江長龍航空亞運號火炬主題彩繪A321neo到場;波音帶來了京東航空的737-800BCF客改貨機;支線飛機制造商巴航工業的“工程獅”涂裝E195-E2也首次飛抵珠海航展。
此外,翼龍-1E無人機、直-20、飛鴻-97A無人機等機型也首次亮相航展,翼龍-3無人機真機更是首次公開亮相,運油20則是首次公開進行空中飛行展示。
而在航展搭建的展館中,國內外的飛機制造商和零部件生產商也是悉數亮相,10萬平方米的展館中可以看到多款概念機型、最先進的發動機,以及各種飛機零部件模型。
記者在展館中看到,三大國際發動機制造商都設立了專屬的展臺。其中CFM國際(GE與賽峰飛機發動機公司平股合資公司)展示了其LEAP發動機1:1.5剖面模型;普惠通過模型和視頻介紹了其覆蓋民航支線、干線、通航市場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特別展示了其GTF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羅羅則展出了其遄達7000發動機模型和電動飛機動力總成模型。
連續七次參加珠海航展的霍尼韋爾,也展示了其互聯飛機解決方案、輔助動力裝置(APU)、IntuVue三維氣象雷達系統。其中,基于131系列優化的HGT750 APU系統就在國產C919飛機上取證。
看好中國航空市場
“除了APU,由霍尼韋爾與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的合資企業生產的飛行控制系統,以及由霍尼韋爾和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生產的機輪剎車片,也都應用在了國產大飛機上。此外,霍尼韋爾和中國商飛公司的合作已經擴展到衛星通訊這塊,‘互聯飛機’的概念已經推廣到ARJ21上。”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徐軍告訴記者,霍尼韋爾對中國市場的前景長期看好,一如既往地在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國產飛機最近幾年的加速拓展,也讓上述參加珠海航展的供應商更加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并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在航展期間,GE航空集團就與廈門太古發動機服務有限公司達成了針對ARJ21飛機唯一使用的CF34-10A發動機的GE品牌服務協議(“GBSA”)。 這意味著在未來,進入大修期的國產支線飛機ARJ21的發動機,有望在國內就可以完成維護工作,無需運送至海外的大修廠,從而大大節省送修時的運輸成本,提高效率縮短修理周期。
“短期看,疫情反復以及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動蕩,一定程度延緩了中國民航業的復蘇進程。長期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仍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航空市場。”GE全球副總裁、GE中國總裁、GE航空大中華區總裁向偉明對記者指出。
看好中國市場的不僅僅是GE。在珠海航展期間,中國商飛和空中客車公司都發布了未來二十年的市場展望,其中空客預測2022年~2041年期間,將有8420架飛機交付中國,相當于年均交付421架飛機。
在航展前夕已率先作答的波音,做出的預測與空客接近,將有8485架飛機交付中國。
相比兩大歐美飛機制造商,本土制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預測更加樂觀——將有9934架飛機交付中國,比波音和空客兩家的預測多出1500架左右,相當于年均交付497架飛機。
競爭格局正在改變
目前,國內每年新增飛機的市場需求,主要由波音和空客公司滿足,不過隨著國產C919飛機完成取證,競爭格局開始發生改變。
在航展期間,中國商飛與七家飛機租賃公司簽署了300架C919飛機的確認訂單和30架ARJ21飛機的確認訂單。
在此之前,與中國商飛簽署C919正式購機合同的只有東航,來自七家飛機租賃公司的更多確認訂單也意味著,C919的交付節奏將加快。
不過,中國商飛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任何新研發飛機的交付節奏都是從小批量交付到大批量交付,產量的提升也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C919在第一年的交付量不會太多,比如明年有10架的話,后年再進一步提升。
在C919之前,已有多家國內航司接收了近百架國產支線飛機ARJ21,而在珠海航展上新增的30架ARJ21的確認訂單,則計劃用于海外運營。
不過,已經在國內市場商業運營的ARJ21飛機,也在迎來更多競爭者。珠海航展期間,法國空中支線的機型ATR 42-600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E190-E2客機就宣布獲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認可證,意味著這兩款飛機可以在華運營。
而已經在中國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波音和空客,則與國內航空業者一起,探索“綠色航空”的更多路徑。
其中,波音就與中國商飛公司在航展上簽署協議,拓展在雙方聯合研究中心的合作,以進一步支持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
十年前成立的中國商飛-波音可持續航空技術中心一直專注于多個可持續發展領域,包括綠色航空、空中交通管理、客艙環境、行業標準和運營安全等,新協議將把兩家公司在該中心的合作再延長五年。
國有三大航則在空客天津交付中心陸續接收了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飛機,空客計劃在2030年前獲得100%SAF商業飛行取證。
除了飛機制造商,發動機生產商普惠的GTF發動機也已獲得混用50% SAF運行認證,并成功進行了100% SAF測試。“近期,很多航空企業的大宗采購目標都流露出對SAF有所需求的信號,但從根本上講,要想進一步提升SAF需求,需要將成本降低到更接近傳統Jet A的水平。”普惠中國區總裁劉昊宇告訴記者,盡管面臨著重重挑戰,但很多國家都已出臺政策,以期將SAF產能提升至匹配市場需要的規模。此外,普惠還在與合作伙伴合作,開發輕型電力驅動系統,支持未來電動和混合動力飛機的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