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IFCFI)”在京舉行,論壇以“抗風險、強韌性、高質量”為題,邀請近百名普惠金融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重量級大咖討論。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計葵生認為,由銀行、非銀機構合作等形成的多層次融資供給體系,正有力支持小微信貸發展。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始終將長尾小微作為目標客戶,通過與銀行以及非銀機構合作,通過融擔模式助力合作銀行更好地實現小微貸款“敢貸愿貸”。他還透露,陸金所控股正在建立小微企業服務生態,為小微企業主在金融與經營雙向賦能,助力提升小微企業經營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
助力解決長尾小微貸款難題
(資料圖)
過去數年普惠金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小微信貸規模持續擴張。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2年3季度,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從37.4萬億增加至54.4萬億元。其中,由銀行和非銀機構合作發放的面向更長尾小微的普惠貸款規模為3萬億元,增速更是高達38.7%。
計葵生認為,“規模越小的小微企業,其信貸供給的擴張越快,這背后不僅是小微自身的旺盛需求,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發展,在供給端已逐步形成多層次的融資供給體系,有力支持了小微信貸,尤其是長尾小微信貸供給的大幅增長。”
據其介紹,截至2022年上半年,陸金所控股已累計服務超過1800萬客戶,2季度的融資發放中84%流向小微主體。其中,絕大多數小微客戶的年營收在1000萬元以下,雇員人數在20人以下,屬于“小微中的小微”。
“相比于頭部小微企業,長尾小微長期面臨融資難題。平安普惠客戶中,67%此前從未獲得經營性貸款,平安普惠在助力小微解決經營首貸瓶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信貸需求方面,長尾小微的規模和經營特點決定了其融資額更低、期限更短,而我們的信貸產品即聚焦額度20-300萬、期限1-3年的中短期、中大額貸款,有效匹配長尾小微的融資訴求。”
陸金所控股通過融資擔保模式助力金融機構風險分擔,助力銀行等機構更好地實現小微貸款“敢貸愿貸”。計葵生介紹,依托陸金所控股旗下融資擔保主體,幫助銀行機構分擔小微信貸風險,提升了長尾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機會。
金融與經營雙賦能提升小微經營韌性
受宏觀沖擊、以及疫情反復影響,小微經營壓力巨大,但韌性強大。
陸金所控股近期在對2072個小微客戶的調研中發現,僅49%的小微能夠實現盈利,另有34%打平、17%虧損,小微盈利能力不容樂觀。在金融方面,小微貸款遷徙率在疫情影響期間顯著抬升,表明小微經營狀況、資金狀況受到明顯沖擊。
但另一方面,小微在生存壓力下仍然表現出強大的經營韌性和恢復能力。 “上海今年4~5月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小微貸款遷徙率相比年初大幅惡化,但進入6月后迅速回落至低于年初水平并持續穩定,反映出小微具備在遭受經營沖擊后快速恢復正常資金周轉的能力,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小微的經營韌性。”計葵生舉例說。
陸金所控股調研發現,小微企業主普遍具備基本的線上經營能力,但在線上經營等數字化能力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且對于線上經營工具有較強的需要。以金融與經營雙賦能,有利于提升小微企業經營韌性,這將是陸金所控股未來幾年服務普惠小微群體的重要方向。
計葵生透露,近期陸金所控股在持續加強小微融資支持的同時,還進一步探索體系化的小微服務生態,為小微提供豐富的數字化經營工具,提升其線上經營能力。
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是普惠金融領域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活動,已連續舉辦八年。此次論壇還發布了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合陸金所控股等機構撰寫的2022《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
該報告指出,在普惠金融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將金融健康納入政策框架,提升各界對金融健康重視程度,有助于普惠群體金融可得性;金融機構將金融健康融入商業模式中,有助于可持續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