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2)》(下稱藍皮書)。
這是財科院連續第五年發布中國財政政策報告,新冠疫情之后,藍皮書注重從公共風險等視角來看財政政策如何權衡、防范和對沖風險,給經濟社會運行注入確定性。藍皮書從經濟、民生、就業、生態環境等多方面來對財政政策進行評估,并對財政政策走向、效果等進行評估和相關建言。
(相關資料圖)
比如藍皮書對財政收支的預測結果顯示,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將小幅下降,“十四五”期間增速放緩;同年財政支出將高于往年水平,“十四五”期間財政支出依舊面臨較大壓力。不過,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科學技術領域的財政投入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速,財政支出結構和資金使用效率將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151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6%。
今年財政收入下滑除了受疫情等沖擊外,超2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造成政策性減收也是一大因素。為了更客觀反映經濟發展情況,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1%。
藍皮書預測,在疫情反復且持續的情景下,GDP增速可能在3.5%~5.0%區間。從中長期看,在有效防范化解公共風險的條件下,“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速能夠達到5.0%以上。
近些年受疫情、復雜國際形勢等影響,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重在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藍皮書認為,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國家2022年以來密集出臺一系列紓困幫扶政策,以此穩就業、穩民生、穩市場主體,同時提升市場主體和居民的信心。未來應將穩就業和穩收入作為宏觀政策的重要發力點。
藍皮書建議,可考慮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改進幫扶方式和技術手段,以更加高效、精準地觸達目標群體,有效遏制居民資產負債表的收縮和居民生計風險的蔓延。數字化已經成為發展的大趨勢,數字政府建設應順勢而為。例如,可以考慮將個稅APP擴展成為發放居民低保救濟和補貼的平臺。
藍皮書認為,可將緩解剛性支出壓力作為穩民生的重要抓手。在財政政策方面,可以考慮適當調整年度預算安排,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協同,打破財政的“不可能三角”(即財政赤字規模縮減、減稅降費與福利水平提升)。在這個問題上,國外已有類似實踐。比如在居民收入斷流的緊急狀態下,采取財政貨幣一體化的政策措施。當前,部分居民和家庭增收陷入困境,我國也可以考慮類似的政策安排。
藍皮書稱,高風險時代財政政策更加注重前瞻性、系統性、集成性、協同性,避免政策的“碎片化”“短期化”“微觀化”。中長期財政政策需聚焦人的現代化發力。結合城鎮化發展進程以及人口流動趨勢,完善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面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促進人力資本提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