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上海,藝術季如期而至。兩個藝博會舉辦之際,更多藝術展覽在全市各大美術館、畫廊、藝術空間此起彼伏地舉辦。
(相關資料圖)
如期舉辦的兩大藝博會
11月10日至13日,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如約回歸上海西岸藝術中心,來自19個國家、43個城市的畫廊與機構參與其中。雖然全球藝術市場依然受到疫情影響,但高古軒、白立方、佩斯、里森、豪瑟沃斯、大田秀則、貝浩登、香格納等各大國內外知名畫廊已經悉數回歸,另有13家畫廊首次參展,為藝博會帶來新鮮血液。
過去三年,全球各大藝術博覽會紛紛受困于國際交流的阻礙,有些甚至不得不改為線上展覽,疫情對于藝術市場的影響可見一斑。本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境外畫廊比例超過半數,保持了其一貫的國際視野。
立木畫廊此番帶來了南非藝術家尼古拉斯·賀羅伯的個展,藝術家在自我發現與創造的主題下探索種族、性別、身份的關系,畫廊總監許冉冉表示:“我們希望他作品中的詩意與物性能夠在中國引起共鳴。”貝浩登本次帶來的是墨西哥藝術家加布里埃爾·德拉·莫拉的作品,藝術家善于利用現成品進行創作,此次展出的“鱗翅目”取材自秘魯、印尼和馬達加斯加的蝴蝶保護農場,挖掘了蝴蝶豐富的象征內涵。
大田秀則畫廊一直以來專注于展示“亞洲文化帶”藝術家的作品,此番畫廊以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南瓜”雕塑為錨點,同時展出唐狄鑫、陳國良、竹川宣彰等藝術家的作品。“我經常發現吸引或感動人們的作品是那些能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作品,那些與他們的個人歷史、文化價值和美感有聯系的。”畫廊主大田秀則告訴媒體,“我希望我介紹的作品能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與中國當地以及更大地區的觀眾聯系起來。”
第十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也將同時在延安中路1000號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本次參展的有來自19個國家的134家海內外畫廊。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深耕上海藝術市場的畫廊一如既往地選擇同時參與兩個藝博會。
事實上,這幾年,不少國際畫廊已經選擇在上海開設空間。例如,大田秀則畫廊就于2017年入駐西岸,在過去5年里呈現了24場展覽。貝浩登也于2018年進駐了外灘虎丘路27號琥珀大樓,成為率先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畫廊之一。里森畫廊則于2019年入駐琥珀大樓,成為了貝浩登的鄰居。加上上海老牌畫廊香格納、滬申、東、華氏等,這些畫廊同時期舉辦的聯動展覽,也將藝博會的熱潮播撒到全城各個角落。
正如滬申畫廊藝術總監王玨告訴媒體的:“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期待展覽能夠順利舉辦,這應該是每一個參與者共同的心愿。這幾年慢了下來,但對美的追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中斷過,所以我們一起期待。”
從西岸到全城的藝術熱潮
今年是西岸美術館大道發展十周年,僅在西岸區域就有5座美術館、超百家藝術機構聯袂推出近30場展覽和活動。今年恰逢龍美術館(西岸館)十周年。自從9月推出“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書畫特展”揭開十周年慶典展覽序幕之后,11月13日起,龍美術館還將舉辦三個重磅展覽:“存在于世: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多重景觀: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于四僧書畫特展“。
這些展覽將從不同的時代、地區、風格,展現龍美術館十年來的藝術積淀:”存在于世“主要圍繞著人與人的互動與個體的存在展開;”多重景觀“則展現了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具有抽象性的作品;”群星璀璨時“遴選了清初十大家的作品,帶領觀眾走進這段中國藝術史上大師輩出的時代。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的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已經過半,11月11日,國內首個聚焦于女性抽象藝術家群體的專題展覽“她們與抽象”將在西岸美術館開幕,展覽將追溯由女性藝術家視角書寫的西方20世紀抽象藝術史,將一些鮮為人知的藝術家作品呈現在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對于抽象藝術的重要貢獻,為我們了解“女性藝術家”在藝術史中的地位提供新的視野。本次參展藝術家作品基于蓬皮杜中心的館藏,同主題展覽曾在歐洲引起很大反響,而今該展覽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展覽期間也將對中國女性藝術家做一番梳理和推薦。
與“她們與抽象”同期舉辦的,還有女性藝術家的個展”胡曉媛:沙徑“,“萬物的聲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也正在進行。
在龍美術館、西岸美術館的不遠處,余德耀美術館今年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時光。3月5日,奈良美智大展剛剛開幕,很快遭遇了疫情侵襲。3月18日,創始人余德耀因病去世。幸好余德耀之女余至柔對于美術館工作已有多年運營經驗,“艾薇·海德曼:物趣同形”于9月開幕,而奈良美智展覽也將延期至2023年1月。
上海香成攝影藝術中心正在舉辦的是英國攝影大師尼克·勃蘭特的大陸首展“黎明破曉前”,藝術家以極具個人風格的“濃霧中的動物”野生攝影打破虛幻與寫實的邊界,引導公眾聚焦地球氣候與環保議題。油罐藝術中心的三個罐子里,分別展出國際新銳藝術家本特·艾克曼斯、埃德·阿特金斯、安德羅·維庫亞的作品。
在上海藝術季,熱鬧的不僅是西岸。沿黃浦江而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于11月9日起展出藝術家耿建翌個展“他是誰?”。耿建翌是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在1987年的《第二狀態》中描繪的兩張笑臉曾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圖像,2000年以后,他通過攝影、裝置、油畫等不同媒介的藝術作品,持續表達著對于社會的觀察與觀點。
2017年,耿建翌因病逝世,享年55歲。近年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直持續通過展覽等形式整理中國當代藝術史的脈絡,這也是館方的又一重要展覽。
在一江之隔的浦東,藝術家簡明(James Jean)在中國的首次大型美術館個展“無盡之旋”將于11月12日起在藝倉美術館舉行。出生于中國臺灣的簡明3歲就隨家人移居美國,他以水墨為主要媒介,將古希臘文化、圣經故事、日耳曼童話、東亞民間故事融合在一起,創造了自己的新童話。他最著名的兩件作品,是為電影《水形物語》和《瞬息全宇宙》所創作的海報——極盡繁復,又極盡絢爛。
在上海的其他地方,也有大小展覽即將舉辦。淮海中路的K11美術館,卡洛琳·沃克的展覽“被看見的女性”展現了40余幅繪畫作品,藝術家以畫筆捕捉到女性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日常,直白而細致地呈現出各類女性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陜西北路的PRADA榮宅,藝術家Michael Wang將會帶來展覽“Lake Tai太湖”,他以太湖湖區的自然和文化遺產為主題,探索了中國園林藝術的歷史。
浦東的碧云美術館“感性對話”展,策展人沈其嵐邀請到十三位兼具思想與感性的藝術家,展覽同期,還將由中信大方、楚塵文化等文化出版機構帶來多場活動與講座。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盡管這些展覽分布在上海的不同區域,但它們的主題似乎彼此遙相呼應:女性、傳統文化、環境保護……藝術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描繪出自己的11月藝術游覽地圖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