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自媒體預言“延慶路3個月后會火”,帖子轉到幾個群里,引發一輪爭論。
文化從業者小未與設計師小米各執一詞。小未覺得,火起來了,大家才都有生意做啊,小米則認為,安靜的街道氛圍一旦被打破就再難恢復。回憶起15年前租住在延慶路附近的經歷,記者決定去走走看看。
一條街火沒火,走一走就能看出端倪。互聯網語匯層面,有流量就是“火”,很好判斷:小紅書打卡的人多不多,店面設計有沒有流行樣式和顏色,有沒有“事兒”經常在朋友圈轉發。
【資料圖】
一個周四的下午,小米站在長樂路富民路路口三角綠地的田漢雕塑旁邊等記者。這里是延慶路的東端,1919年,經過填河筑路,496米長的格羅西路(Route de Grouchy)得以形成,路名取自一位死于一戰的法國僑民。河道給了這條路拐杖糖的形狀,很特別。
1943年,格羅西路改名為延慶路。延慶是北京市的一個區,上海還有昌平路、密云路。2007年,延慶路被定為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之一。
延慶路東端連接東湖路、富民路,臨近新樂路和長樂路,街區有密密麻麻的酒吧、餐廳,晚上燈紅酒綠,白天也忙忙碌碌。西頭則直抵車水馬龍的常熟路,離地鐵站近,人流量大,新店不斷開出,一樣是流量之源。
回憶里,給華亭路市場當“配角”
延慶路以往給“巨富長”常客留下的基本印象,是安靜的氛圍、濃厚的生活氣息。中段偏西,南北向的華亭路從中劃過,這也是唯一與延慶路十字相交的道路。全市聞名的華亭路服裝市場已于2000年拆除,人聲鼎沸變成圖片文字。
從小在巨鹿路長大的色拉醬告訴記者,“華亭路,小時候偶爾會去逛逛的。市場拆完以后,沒想到旁邊是那么好看的房子。以前一直以為那里曲里拐彎的,應該都是像《十六歲的花季》里陳菲兒住的那種很破的房子,真沒想到。”
延慶路的歷史建筑確實不少。比如延慶路130號、華亭路路口的肺科醫院,是建于1923年的白色巴洛克風格花園洋房,曾是猶太富商居所,浮雕、彩繪玻璃清晰可見。肺科醫院對面,路口西北角的住宅群,也是1930年代建造的法式花園里弄住宅,磚木結構,通體檸檬黃,紅磚和屋頂十分醒目,三層逐層后退的設計頗有妙思。
給華亭路市場當配角,是延慶路以前最重要的底色,“和華亭路一天一地,延慶路橫在當中,卻不擺攤位,頂多市場最火爆的時候會擺出來一點點”,色拉醬說,自己住這么近,卻很晚才意識到這條路的存在。
“逛華亭路的時候,正好當中歇歇腳,買點兒喝的”,上海八零后海洋也這樣跟記者回憶,“華亭路只火自己這一條街。靠近淮海路口,以前有個真鍋咖啡,當時可時髦了。華亭路最火的時候,延慶路也蠻安靜的。一直到2010年前后,(這里)也是破破舊舊的五金店、雜貨店居多。”
“十多年前,我在延慶路上遇到過一位上海老明星,激動得喊了他一聲,老人家嚇了一跳,差點從緩慢前行的自行車上掉下來。”曾經經常在這一代逛店的艾米麗回憶起,“2006年,延慶路出過幾套整棟新里房子,價格不貴,我當時在買房,來看過,真動過心呢。”
在色拉醬看來,延慶路是巨富長一帶“最后還比較有生活氣息的街道”,沒有網紅化這一點,對附近住的老年人很重要,他們需要方便和便宜。海洋則分析,延慶路既然有這么多沿街商鋪,租金價格在附近又相對便宜,網紅化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過去創業歷史久,今年店鋪更迭多
多年來,辦公人群和居民共享著延慶路的安靜氛圍。開公司不會冒油煙,不會有人頭喧鬧,對居民生活干擾不大,也能給業主創造租金收入。
做法務的小飛跟記者提起,大概2006年的時候,有一家很有名氣的律所整租了一棟延慶路的洋房。因為一件震驚全球的大企業破產案,該律所被連累,一起成為了歷史。“他們有不到50個人吧,這種規模的企業在延慶路租房辦公,應該是過去20年比較常見的。”
大概在2018年,從機構獨立出來自己做設計工作室的阿國,在巨富長考察了一圈,最后在延慶路一處弄堂里,租下一棟小別墅。
“當然是喜歡這邊原法租界社區小洋房的氛圍啦,延慶路很多別墅都有花園,在城市里有個花園很舒服的。旁邊居民多,煙火氣濃,適合小公司。”缺點也不是沒有:周邊吃飯不便宜,租金也不低,當時大概要每月兩三萬元,此外,設施條件也有一些限制,“比如洗手間就是最麻煩的”。
小米這類設計創意人群,也喜歡這塊街區,愛在這里找店面開工作室。記者到她曾租過房子當工作室的延慶路4弄看了看。而今,弄堂口已經開出了一家連鎖咖啡館Manner。
這是一處1930年建造的混合三、四層花園里弄,有23幢房子,南北各連成一排,是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筑。俄羅斯爵士音樂家奧萊格?蘭茨特拉姆1936年曾在此落腳,還在自家排練爵士樂隊。
“以前鄰居說,這里最早是俄僑聚居的,俄羅斯人個子高,所以你看,層高都比較高。底樓當時大概是當車庫的,所以稍微低一點點,但現在做店也完全合適。”一眼望過去,小區內的底層確實都掛著商戶的牌子。
小米轉租的下家是她的朋友包哥和小胡,兩人經營一家南亞風格的布料店,手工制作的民族風服裝還挺受歡迎的。“火嗎?”包哥聽記者提這個問題,思考少傾。從小米到包哥,這兩次開店的房租,在他們各自看來都還是比較劃算的。“看起來延慶路確實有變網紅化的趨勢吧,有兩個現象,一是下半年以來確實有不少店鋪更迭,舊店不做了,新店開出來,吃喝的店多了。二是有店在網上出名了。”
“煙火氣”和“很出片”
延慶路的“流量表現”重在兩頭,在這條路的東西兩端,各聚集了很多小店。生活氣息強的店以性價比取勝,網紅招數多的店則在視覺形象上更下工夫。
延慶路東頭,過了菜場,就是無論星期幾都坐滿人的“早C晚A”店鋪MANUAL ESPRESSO BAR。旁邊是《愛情神話》里賣水果、進口食品和花卉的“紅拂雜貨店”,其真名叫老山東水果店。
兩個店都是開敞的,門口要么有人搬凳子坐著,要么隨意停著自行車、電動車,人氣不斷。再過去,是在網上很有流量的咖啡館yeast,這家店做特調很厲害,記者也去喝過。
附近的“煙火氣地標”,則是延慶路14號山東手工水餃館。這家店開了二十多年,以價格親民、氛圍隨意、品類齊全而聞名,小米發現“漲價了,從6元1兩變成10元1兩了”。
延慶路西頭有一家新店Cheers Burger,跟MANUAL ESPRESSO BAR一樣是“敘利亞風”——暴露著混凝土墻的工業風裝修,兩家店“把守”著延慶路的兩頭,在社交網絡上都非常出片。
上周末,一家民間合唱團在Cheers Burger門口合唱上海老歌的視頻在朋友圈猛轉。合唱團是一家網紅餐飲品牌辦的,持續7年了,到延慶路的網紅店門口快閃唱歌,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小米評價說:“敘利亞風好像很吸引眼球,但更重要的是店鋪怎樣做生意吧?”
小紅書在6月發起了一次設計支持小店的活動,其中包括延慶路的平價面館——隨意餐飲店。這家小店賣十幾塊錢一碗的大排面,附近居民和上班的白領經常來吃,店主很努力經營,設計師幫她解決了一些廚具、桌椅和店外視覺的需求。
記者路過的時候,隨意餐飲店恰好打烊了。門口三位大叔,正在聊這一帶老房子征收的傳聞。上海征收協會7月底發布過消息,附近有幾個門牌號,在延慶路及周邊零星舊改征收地塊的范圍內。首輪意愿征詢的同意率達91.67%。
延慶路在3個月內會不會火?目前似乎還不能輕易下斷言。關于一條馬路“火”了是好還是不好的爭論也不會輕易停歇。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老街商業和生活氛圍的平衡,這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依然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