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進博會上,跨國醫療公司加速中國本土化戰略的實施。史賽克、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Cordis、因美納、諾華、諾和諾德等國際巨頭企業紛紛宣布與國內創新公司、科研院所和醫院等機構加強合作。
根據畢馬威中國在本屆進博會展臺發布的一份《2022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大部分企業家對中國市場中長期發展仍抱有信心。畢馬威數據顯示,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的企業未來三年在中國市場仍有較高的增速預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幅縮短產品研發上市周期
在醫療器械領域,史賽克在本屆進博會上達成了該公司有史以來首個本土合作,公司宣布與醫用成像器械行業高新技術公司青島海泰新光科技公司合作,將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專門的內窺鏡攝像系統。
史賽克中國區總裁何磊(Greg Holman)向第一財經記者分享了與海泰新光的合作故事。“從去年年底我們開始就合作進行接洽,到今天達成最終協議,花了不到一年時間。”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海泰新光總經理鄭耀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早在2008年就開始與包括史賽克在內的內窺鏡產品進行生產合作,應該說是“老朋友再牽手”。
對于跨國醫療器械公司而言,與本土廠商的合作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極大地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周期。何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雙方合作后,產品研發上市周期有望縮短多大30個月的時間,這樣可以盡快地惠及更多中國患者。他還介紹稱,史賽克每年銷售額的7%都用于研發投入。“這相當于在研發上每年投資10億美元。”何磊說道。
結構心臟病“鼻祖”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也在本屆進博會上宣布與邁瑞推動本土化合作。愛德華擁有血流動力學方面的領先微創技術,與邁瑞合作后,可以便捷地獲取中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數據并傳輸至邁瑞監護儀上,幫助臨床醫生做診斷治療。
一位邁瑞醫療該合作項目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款監護儀產品已于近日成功在中國市場上市,并正式落地北京和河北等地的主要醫院,未來該產品還將推向北美等全球市場,讓中國合作創新的成果惠及世界上更多心血管病患者。
血管介入器械制造商Cordis也高度重視中國市場,該公司在心血管介入、腦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領域提供先進的醫療器械。
今年7月剛剛被任命為Cordis亞太區總裁的Bryan Loo上任不到一個月,便將中國作為國際出訪首站,帶領中國團隊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展開密集調研,拜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北京安貞、阜外、協和醫院,廣東省人民等醫院的專家,深入了解中國醫療市場以及中國臨床的需求及痛點。
Cordis大中華區總經理蔡宇倫在進博會期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Cordis將加快本土化進程,積極促進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國醫患。”
雅培結構性心臟病大中華區總經理劉韋霆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結構心臟病領域,很多中國初創公司正在快速發展起來,我們對于在中國的生態圈構建始終持開放態度。”雅培在今年進博會上首次展示了第四代二尖瓣系統MitraClip。
在強生醫療科技首席數字官戴鷹看來,跨國醫療巨頭在中國應該發揮更多平臺的作用,而不是直接去和中國本土廠商競爭。“跨國廠商不可能自己去做每一個細分領域,因為不可能做得過來。所以跨國廠商在中國應該去構建生態圈,發揮中國本土廠商各自的優勢,比如數字化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合作領域。”戴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作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廠商,美敦力每年進博會都會展示數十項醫療創新成果。近幾年來,美敦力開始與中國資本合作,在中國進行風險投資,以加速醫療器械領域數字化生態布局。美敦力的一期風投資金已在中國投了約10家創新公司。
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投資國內的初創公司之外,美敦力還在中國加大機器人等醫療器械的本土化生產,例如脊柱外科手術機器人Mazor X就計劃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中國的醫療器械供應鏈已非常完善。“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跨國公司應發揮“粘土”效應
西門子醫療、GE醫療等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設備廠商近年來也加大了中國本土化戰略,與本土企業和醫院積極開展合作。
西門子醫療中國總裁王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創新是西門子醫療中國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強調的創新是基于中國市場的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廣泛地與初創公司、科研院所合作,從而推動產學研的創新,在中國產生更多IP,實現真正的突破性創新。”
GE醫療從GE集團拆分以來,更加重視對中國市場本土化的投入。本屆進博會上,GE醫療中國與江蘇省藥監局審評核查無錫分中心達成戰略合作,加速優化醫療器械審評核查體系。
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跨國醫療公司在中國應該扮演黏土的作用,把各方的聚合效應發揮出來。近年來我們也與中國本土企業加強合作,并在中國加大本土化生產的投入,構建緊密協作生態圈,提升全鏈條的國產創新能力。”
基因檢測設備巨頭因美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美納積極投入本土化戰略,在中國推出了CRO中心實驗室生態圈的模式,攜手序禎達、昆皓睿誠、觀合醫藥、邁杰轉化醫學等四家CRO中心實驗室合作伙伴。CRO是服務于醫藥企業的,提供藥企從臨床前生物標志物探索至藥物商業化的全流程或部分服務。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讓更多基因檢測和藥物開發領域的企業聚集起來,共同探索藥物新靶點,讓精準醫療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本屆進博會上,因美納首次在中國展示了全球最新重磅發布的產品NovaSeq X Plus高通量測序儀。李慶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該設備已經有多個中國買家,預計進博會上有望簽訂超1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
除了跨國醫療器械設備公司以外,跨國藥企也在加深中國布局。例如,諾和諾德在本屆進博會上宣布了一項全新的中國投資計劃,計劃斥資4億元人民幣成立諾和諾德(上海)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對其在中國市場生產、貿易、研發等業務引擎實現控股,協同推動全產業鏈布局再升級。過去5年,諾和諾德宣布的在華投資總額超過25億元人民幣。
為解決中國眼底病患者預約難、流程煩、等待久等問題,諾華在中國的“一站式玻璃體腔注藥基地”應運而生。諾華聯合國內多家醫院,計劃通過2-3年時間,在全國實現上千家基地運營,培訓超過上萬名眼科醫技護專業人員,惠及中國的百萬眼底病患者。
動物保健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勃林格殷格翰則與國內專業的馬術運動管理中心——上海市馬術運動管理中心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就競技馬匹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以及培訓展開合作。
剛剛從GSK拆分的赫力昂中國公司事務部負責人傅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是非常顯著的,赫力昂單獨拆分后,將會更加融入中國的健康消費生態圈,我們有營養健康領域的先進技術,而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未來我們將會針對中國市場研發更多健康產品。”
根據赫力昂與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赫力昂在中國的年均科技研發投入達到上億元,過去6年間在中國陸續推出了50多款新產品,帶動中國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