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構建,已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6日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破萬億元,呈穩健增長態勢。2021年,平臺、網絡、數據、安全四大直接產業增加值總規模達到1.17萬億元,名義增速為16.07%。同時,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4.45萬億元,占GDP比重預計將上升至3.64%。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工業互聯網發展接下來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德國工程院院士、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執行官沃夫岡·瓦爾斯特作主旨發言時表示,工業4.0的第一個十年中,大家致力于為智慧工廠開發工業互聯網及物聯網,引入了數字孿生技術,并收集了大量工業數據。而工業4.0的第二個十年必須就工業數據開展機器學習、機器理解、邊緣計算甚至是天空計算,以支撐制造業的巨大變革,從而實現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工業4.0未來十年的發展還將受工業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邊緣云、5G和6G在工廠中的運用、協作式自主移動機器人、可信賴的數據基礎設施這六大發展趨勢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則提出“希望大家在數字空間去思考和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例如,工業制造過程當中有很多加工需要視覺識別,包括汽車零部件、鋼材表面的缺陷,這些都可以通過機器來識別。而機器識別在有些情況下已經超過了人的分辨能力,通過機器識別保證質量,這就需要跟工業5G互聯網連在一起。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認為,當前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我國搶抓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機遇,在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服務體系、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5G牌照發放以來,5G+工業互聯網正在形成新的發展動能,極大拓展了信息工業和制造業融合創新的空間。”魯春叢說。
在他看來, 5G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技術,具有基礎支撐的作用、聚合創新的作用,此外5G還具有融合引領作用。“5G和所有的技術融合之后,和千行百業融合的作用,也依托工業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和行業特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術結合,形成賦能千行百業新的應用。”
在談到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時,魯春叢提出數字化基礎薄弱、工控軟硬件水平需全面提升、深層次應用推進仍待加強等三類問題。
例如,在數字化基礎方面,目前很多工廠設備不產生數據。而在深層次應用方面,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難度大,存在數據共享的障礙,“總體看,過去五年是屬于工業互聯網起步探索期,未來五年應該是快速發展期。”
魯春叢提出通過打好“團體戰”、“攻堅戰”、“持久戰”來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團體戰就是工業企業基礎企業、軟件企業、工控企業深度合作打好團體戰,攻堅戰則是加強核心技術的攻關,打好持久戰指的是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長期性是由數字化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