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五部門在近日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
(相關資料圖)
《行動計劃》指出,虛擬現實(含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數字經濟的重大前瞻領域,產業發展戰略窗口期已然形成。
《行動計劃》還提到明確的目標,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要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打造10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虛擬現實生態發展的集聚區,建成10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國內AR企業亮風臺市場生態發展部總監洪雁菲對第一財經表示,《行動計劃》信號釋放很明確,提到這個產業已經到了窗口期,之后其市場化價值會得到釋放。
另外,《行動計劃》指明了虛實融合的方向,“提到要把技術應用到行業里,基本上定了一個調,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方向是和實體產業做融合。”洪雁菲認為,這次是工信部聯合其他部委共同發文,側面說明這個計劃不僅僅是關于技術和通信,也關乎技術和各個行業的結合。
此次《行動計劃》由工信部和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文中同時提到,推動有條件的行業開展規模化應用試點,在工業生產、文化旅游、融合媒體、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智慧城市等虛擬現實重點應用領域實現突破。
詮視科技創始人林瓊也對第一財經表示,這個行動計劃對元宇宙的下一步布局提出方向性的指導,多次提到虛實融合,反映了其重要性。但同時,現在的輕量化頭戴設備大多是一個虛擬投屏功能,并沒有AR眼鏡應該具備的SLAM交互能力,沒有虛實融合的效果,這意味著在行業里公司做的感知交互是有價值的,有了更大的信心。
IDC中國 9 月的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AR/VR 市場整體出貨達 58.6 萬臺。洪雁菲表示,以全年平均測算來看,今年國內虛擬現實終端(包括VR、AR)出貨量可能在120萬臺左右。
《行動計劃》提到2026年要達到的終端數量為2500萬臺,“相當于行業要在5年之內有20倍的增長,這種增長勢必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供給側能力的提升,甚至會涌現出一批亮眼的企業。 ”
視+AR CGO江淑紅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從業者看到《行動計劃》后備受鼓舞。“業內的交流群第一時間就在討論,公司內部管理層也在學習,計劃確實相當于是國家指的一些方向,很多內容業界本身已經很熟悉。”她同時驚訝于政策對于產業細枝末節的了解和把握。
江淑紅表示,此前政策層面也有過一些虛擬現實的指導,但往往是某個章節提到、也比較模糊,這次的不同在于,《行動計劃》是一個大的規劃和目標,而且是技術細節豐富具體、產業應用規劃完整的一個計劃。
此次《行動計劃》中提到,要推進關鍵技術融合創新。具體指出了圍繞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關鍵細分領域,做優“虛擬現實+”內生能力,強化虛擬現實與 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