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三季報披露收官,截至10月底,41家上市券商全部交卷。行業業績整體延續了上半年的弱勢表現,營收、凈利潤普降。
【資料圖】
據Wind數據,今年前9月,41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逾3700億元,歸母凈利潤約1021億元。
超八成券商營收下滑,營收實現同比增長的上市券商僅7家;凈利潤方面,僅光大證券、方正證券2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部分券商凈利潤降幅超九成。
雖然業績疲軟,龍頭券商的優勢繼續保持——中信證券以498.21億元營收、165.68億元歸母凈利潤繼續坐穩“券業一哥”之位。中國銀河、國泰君安緊隨其后,今年前三季度分別錄得272.78億元、267.15億元營收。
中型券商業績分化。東吳證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加36.4%。太平洋證券出現虧損,前三季度凈利潤為歸母凈利潤-0.64億元。
主營業務上,除投行業務外,券商經紀、資管、自營等多個分項業務維持負增長。
九成凈利負增長
龍頭的表現令市場期待。今年前三季度,上述41家上市券商中,13家營收超百億,1家歸母凈利潤超百億。
營收從高到低排序,前十位分別是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招商證券。
包括上述10家在內,還有國信證券、東方證券、浙商證券3家營收也在百億元以上。
“業績王”中信證券以498.21億元營收大幅領先,中國銀河、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等也實現超200億元營業收入。
較去年同期,上述龍頭券商中,僅中國銀河、中信建投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其中,中信建投實現227.03億元營收,同比增加10.15%;中國銀河營收達272.78億元,同比增加4.5%。
凈利潤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超過百億元的券商僅有中信證券1家,當期實現165.68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11%。
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分別實現84.28億元、78.2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均超兩成。
包括上述3家在內,共9家券商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超50億元。
凈利潤增速上,九成上市券商負增長。41家中僅光大證券、方正證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
此外,太平洋今年前三季度虧損,凈利潤-0.64億元,同比下降118.74%。公司稱,系年初至三季度末營業收入減少,計提減值準備增加,導致凈利潤減少。
自營經紀承壓,投行穩健
受市場波動影響,以往作為券商“賺錢主力”的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年內反成業績拖累。這在券商中報里已有體現。
今年三季度,A股市場再度出現調整,股基交易量走低。同時,基于去年同期高基數背景,上市券商第三季度業績也出現下滑。
經紀業務方面,多家龍頭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出現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87.91億元,同比下降19%;中國銀河49.49億元,同比下降26%。國泰君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等該項收入同比降幅也在15%以上。
僅中信建投該項收入基本持平,今年前三季度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5.74億元,去年同期為45.77億元。
自營業務凈收入方面,券商營收下滑的情況也很明顯。
記者據“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計算,今年前三季度,自營業務凈收入前三的上市券商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申萬宏源。
其中,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累計實現自營凈收入124.08億元,同比下降19.45%;中金公司和申萬宏源分別實現71.33億元和52.56億元的自營凈收入。
不過,自營經紀和投資收益承壓情況下,龍頭券商守住了投行“陣地”。
以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排名,今年前六月,中信證券以62.71億排在首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分列二、三,分別實現46.57億元、45.66億元。
增幅方面,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加32%,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同比增加29%。
招商證券投行業務指標出現下降,前三季度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下滑13%至10.9億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