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娛產業、制造業到養老醫療、自動駕駛……中日經貿界的合作正越走越寬。
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近日舉辦的“友誼與合作,創新與未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暨2022中日企業家圓桌會上,來自中日不同行業的企業家在回顧歷史、感嘆中日老一輩政治家高瞻遠矚的同時,也在各自行業不斷豐富和深化中日經貿的內涵,探索中日雙邊經貿的下一個50周年。
(相關資料圖)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視頻致辭中回顧道,“國家不同、意見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就更應該頻繁地溝通協調,這是友愛精神的體現。”他強調,50年前,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就認識到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建立穩定的關系對兩國和東亞和平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中日關系的穩定依然有重要意義。
鳩山由紀夫表示,他強烈反對包括供應鏈、全球市場基于價值觀而被封鎖,“在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協定(RCEP)生效的基礎上,如果中國能夠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將更具有重大意義。”
數據顯示,中日貿易額在恢復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僅為10.3億美元,2021年則達到3714億美元的新高﹔日本現在是中國最重要的外國投資來源地之一,中國對日投資起步雖晚但發展迅猛。1972年中日之間人員往來不足萬人;到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雙方之間往來人員多達1200萬人次。
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
與會企業家在發言中最大的感觸便是近年來中日市場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諸多變化,作為企業,如果無法及時調整市場發展戰略、增強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則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這一點對于在中國市場深耕近20年的日本老牌制造業巨頭米思米(Misumi)深有感觸。米思米(中國)精密機械貿易有限公司PASS本部部長中島貴基在演講中提到,米思米在中國發展至今,有三個轉折點讓他影響頗深。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米思米依靠進口日本制造的產品。“但這導致產品在成本和價格上無法與友商競爭。”中島貴基說道,“因此,米思米于2014年在南通市建立制造基地,提升了在華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同時擴大了在華的市場份額。”
此后,中島貴基表示,中國市場又一次出現了巨大變化出現在物流領域,“京東等電商企業紛紛推出即日起配送服務。始于食品行業的這股潮流,已經擴大到了B2B領域。”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米思米在2017年于制造業集聚的蘇州、深圳等地建立小型物流網點,構建最快4小時內送達的即時交付機制。
近幾年,中島貴基觀察到,由于人工成本高漲、疫情影響等,中國的制造業再一次發生了巨大變化:智能工廠、數字化的呼聲日益高漲。
中島貴基告訴第一財經,實現自我變革是在中國市場上取得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想在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取勝,不能閉門造車,還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他強調,中國有許多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和大學,中日雙方的合作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實現快速創新。中日兩國的企業既是在同一市場競爭的對手,同時也是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
致力于影視文化IP等業務的歐樺文娛也對中日市場間的差異深有體會。此前成功地把《哆啦A夢》搬上中國熒屏后,歐樺文娛在2019年嘗試把中國的影視帶到日本市場。歐樺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沈晨回憶道,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在中日合作伙伴鼎力支持下,《飛馳人生》打破了中國電影在日本最快上映的紀錄。很可惜,票房收入并沒有達到預期。主要還是因為中日文化差異,比如中國的喜劇笑點,日本觀影群眾在沒有歷史背景的沉淀下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沈晨說道。
2021年7月,沈晨和她的團隊又做了一次大膽嘗試,把《唐人街探案3》再次帶到日本去,并且在日本線下130多個院線同步上映,取得了7000萬日元的票房成績。沈晨表示,當前正在探索新的科技,如AR、VR、元宇宙技術如何與IP融合,使IP賦能實體產業經濟。
未來潛力
今年年初生效的RCEP則首次實現了中日間的關稅減讓安排。由中日四家企業共同投資組建起來的上港瀛東正感受到RCEP帶來的紅利。
在上海上港瀛東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健看來,醫療器械的進口已然成為中日合作的一大熱點。“日本的診斷類醫療器械的國際競爭力較強。隨著世界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擴大,對診斷類醫療器械的需求也開始變大。”他說道,“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伴隨老齡化社會的演進,中國市場的癌癥和糖尿病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需求非常明確。”
趙健告訴第一財經,公司今年已經取得了三類醫療用品銷售資質,將會在醫療用品領域加大中日貿易合作。至于日本醫療器械在中國市場的接受度,趙健表示,“由于日本部分醫療器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壟斷性,中國市場的需求還是很大的。因此,未來公司還會致力于拓展中日醫療器械領域的物流。”
除了醫療器械,也有日本企業瞄準了當前火熱的自動駕駛領域,希望與更多中國企業合作。日本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提雅智行TIER IV大中華區總經理潘慶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加入到市場規模達到十萬億級的自動駕駛產業鏈,共同探索落地應用的前景,“自動駕駛的引入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及整個產業鏈的合作,而且不僅是技術本身,還涉及相關的配套服務,保險、道路支援、交通基礎設施、車路協同等等。”
在潘慶看來,中日都面臨越來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以及交通堵塞等社會問題,如何提供智能化手段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社會問題則給了雙方非常好的合作契機。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曾表示,中日經貿合作發展潛力巨大,始終是兩國關系“壓艙石”和“推進器”。雙方應深挖合作潛力,培育打造新增長點,持續做大共同利益。日方應避免以經濟安全為由對正常經貿科技合作設限,應維護公平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