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在深交所敲鐘上市以來,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已開板13年。13年里,創業板聚集了一大批優質企業。
第一財經統計顯示:截至最新,創業板已有1206家上市公司,總資產合計約5.8萬億元,平均總資產近5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8%;凈資產合計逾3萬億元,平均凈資產超2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6%。
3大產業聚集效應明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證監會行業分類統計,創業板公司涵蓋了56個行業,其中公司家數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上述行業公司家數超過620家,占比超過50%。
這其中,三大重點領域集群效應明顯,包括先進制造產業、數字經濟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
先進制造領域內涵豐富,涵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裝備、實體產品制造的所有細分行業。盡管受疫情的反復沖擊和復雜國際形勢的影響,我國先進制造業仍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一批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領域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展現良好發展趨勢。
在新材料產業,截至2022年10月30日,共有114家新材料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約9000億元,覆蓋了鋰電池新材料、碳纖維、先進半導體材料、金屬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個細分領域。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新材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2.18%、14.15%、39.67%、26.21%。
在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共有113家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超8700億。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創業板高端裝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0.56%、12.07%、25.30%、9.05%。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整體營業收入1551.81億元、1210.88億元。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共計96家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占深市生物醫藥企業數量近六成,總市值約1.6萬億元。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創業板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7.73%、29.68%、22.98%、11.84%,近三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19.68%。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整體實現營業收入為2134.89億元、1766.43億元。
目前,我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數字產業化體系逐漸完備,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躍進。在數字經濟產業方面,共有291家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2.14萬億元,覆蓋信息網絡、高性能集成電路、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等各細分領域企業。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5.91%、13.35%、37.79%、5.58%。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逾140家綠色低碳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約2.3萬億元。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創業板綠色產業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8.99%、15.57%、27.32%、16.20%,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6.05%。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整體實現營業收入5036.48億元、5390.31億元。
近400家創業板公司實現市值翻番
創業板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
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大灣區公司共249家,占比21%,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共68家;深圳轄區創業板上市141家,占板塊總公司數量的12%,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48家。
這249家位于大灣區的創業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合計4756.03億元,同比增長16.03%。其中,收入增幅超30%的公司近60家,凈利潤增幅超50%的公司逾50家,其中,邁瑞醫療、億緯鋰能、匯川技術分別實現凈利潤81億元、31億元、27億元,增幅均超20%。
同時,創業板大力支持西部地區經濟建設,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西北、西南地區上市公司合計90家,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25家。這90家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共計1381.65億元,實現凈利潤共計約172.34億元。
在市值分布方面,截至2022年10月28日收盤,創業板120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11萬億元,其中,市值在100億-500億元的169家;市值在500億元以上的24家。
創業板近700家公司在上市后實現市值增長,近400家公司實現市值翻番,超百家公司市值增長達5倍以上。
其中,億緯鋰能自開板上市以來,市值實現超40倍增長;天華超凈、先導智能、長川科技、陽光電源市值實現逾30倍的增長;愛爾眼科、東方財富、泰格醫療、錦浪科技、晶盛機電、盛邦股份實現20余倍的市值增長;寧德時代自2018年上市以來,市值增長超10倍。
為民營企業提供便利融資渠道
13年來,創業板為民營企業提供了便利的融資渠道,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公司共1018家,占比84%。注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合計355家,占比更是高達92%。
創業板1203家上市公司(不含泰祥股份、翰博高新等2家轉板上市公司及溫氏股份)首發募集資金累計超過7900億元,平均首發募集資金超過6.50億元,其中注冊制下新上市公司首發募集資金累計超過3600億元,平均首發募集資金近9.50億元(不含2家轉板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金額有較大幅度提升。
創業板運行13年來,再融資功能有效發揮,及時疏通企業資金瓶頸。
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板466家公司共實施646單再融資方案,累計募集資金6513.61億元,其中160單發行可轉換債券,合計募集資金1321.54億元;473單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合計募集資金5107.14億元,含29家公司通過“小額快速”機制募集資金48.12億元,高效解決了資金需求。
“億緯鋰能于2009年登陸創業板,目前在資本市場上已成功完成了4次融資,為公司在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和布局提供了資金支持,逐步形成了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業務布局,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具備鋰電池多元化生產能力的電池制造商,同時也支撐公司經營業績一直處于強勁的增長態勢。”億緯鋰能相關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