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受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審批進度正在逐漸加快等消息影響,A股中藥板塊盤延續前幾日利好行情,多只個股拉升跟漲。
然而,與資本市場概念股異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以來,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行情卻出現低迷,多家頭部企業進入業績下滑的尷尬處境。與此同時,在國標、省標陸續出臺之際,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早已不是往日“頭部玩家”之間的游戲,標準出臺給業內企業壘砌了新的競爭壁壘,市場新格局正在重塑。
(資料圖)
(中藥企業生產現場一隅 圖片來源:新華社)
業績下滑
10月25日,中藥配方顆粒首批試點企業紅日藥業(300026.SZ)的一則2022年三季報公告,讓業內再次關注到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頭部企業銷量下滑的事實。這家中藥配方顆粒巨頭,迎來5年內最差三季報“成績單”。
季報顯示,紅日藥業第三季度(6至9月)營收15.89億元,同比下滑20.58%,凈利潤1.18億元,同比下滑40.63%,扣非凈利潤9857.22萬元,同比下滑50%;前三季度(1至9月)營收49億元,同比下滑10.68%,凈利潤4.70億元,同比下滑26.15%,扣非凈利潤4.10億元,同比下滑34.10%。
而早在2018年三季度,紅日藥業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就分別達4.63億元和4.11億元。此后,經歷了疫情的高速發展,紅日藥業的營收和業績持續增長,如今業績倒退至從前。
2021年1至12月份,紅日藥業的營收構成為: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占比55.21%,醫療器械占比20.28%,成品藥占比15.01%,輔料及原料藥占比8.07%,其他行業占比1.43%。
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下滑,早在上半年露出端倪。2022年半年報顯示,紅日營收33.12億元,同比下滑5.01%,凈利潤3.52億元,同比下滑19.56%,扣非凈利潤3.11億元,同比下滑26.72%。這背后主要是中藥配方顆粒和醫療器械產品業績萎靡導致。
半年報指,2022年上半年,紅日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營收達16.29億元,同比下滑9.50%,醫療器械產品營收達4.20億元,同比下滑25.77%。
當前,中藥配方顆粒業績下滑的遠不止紅日藥業一家。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早期試點的多家企業中國中藥(00570.HK)、華潤三九(000999.SZ)均出現了銷量下滑。
中國中藥2022半年報指,公司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營收27.62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46.7%),同比下降49.1%,毛利17.02億元,同比下滑56.1%。
華潤三九半年報雖未單獨列示中藥配方顆粒業績情況,但公司稱,“配方顆粒業務上半年處于新國標切換期,業務增速下滑。”
最近的10月25日,華潤三九高管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從前8個月情況來看,處方藥業務中,國藥業務略有增長,主要是飲片業務帶動,“剔除飲片業務后,配方顆粒業務有一定下滑,主要在于三季度配方顆粒業務外部銷售備案進度低于預期。”
配方顆粒標準要從其發展歷史說起。中醫藥行業資深人士解奕炯長期關注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親歷了這一產業從起步到高速發展的全過程。中藥配方顆粒又稱“免煎中藥”,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提取、濃縮、制粒而成的單味中藥顆粒。
“回顧中國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歷程,業界通常把它為三個階段,即起步(90年代)、試點(90年代至2021年10月)和后試點階段(2021年11月至今)。”解奕炯說,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于2021年11月1日起結束,至此,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過去的中藥配方顆粒是沒有統一標準的,試點企業執行的都是自己的企業標準,這就導致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質量參差不齊。”一位配方顆粒銷售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解奕炯表示,近期行業企業銷量下滑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是疫情因素,二是標準切換。中藥配方顆粒的品種劑型多集中于治療感冒以及呼吸道疾病。今年以來,多地散發的疫情,使得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日常科室的臨床接診量持續下降,進一步影響了中藥配方顆粒的臨床使用。
上述中藥配方顆粒銷售人士稱,長期以來,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區一直是醫療行業銷售活躍的地區,上半年華東地區的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疫情,下半年華南地區深圳、廣州陸續爆發疫情,導致當地門診接診量下降。
“今年業績的下滑還與標準的貫徹落實有一定關系。”解奕炯指出,國標、省標的匹配應用有關,企業標準與醫療機構之間還存在磨合期。
談及2022年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業績下滑,中國中藥稱,主要由于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省級標準公布及備案品種不足,終端組方受限,影響本期銷量,同時部分醫療機構由于新政策實施初期企標產品儲備充足,本期終端需求階段性減少。
華潤三九稱,上半年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挑戰巨大,公司積極應對試點結束帶來的行業變化,推進中藥配方顆粒新國家標準品種的生產落地研究、銷售備案工作,穩步推進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產品的切換,同時增加飲片業務,一定程度彌補配方顆粒業務下滑的影響。
格局重塑
解奕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結束,行業進入新的發展軌道,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中藥配方顆粒向所有醫療機構開放,市場擴容將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多家企業進軍中藥配方顆粒行業,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2021年2月10日,國家藥監局等部門共同發布《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要求實施生產全過程管理,明確提出自行炮制用于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中藥飲片,不允許外購飲片,因此要求行業企業全產業供應鏈布局。另外,公告中并未對中藥配方顆粒的銷售范圍做嚴格限定,意味著中藥配方顆粒的銷售范圍由二級及其以上中醫院向所有符合相關中醫執業資質的醫療機構擴容。
“標準提高了,同時市場擴容了,這看起來是有利于業內頭部企業,但目前市場仍處于調整期。”上述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銷售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既有國家標準,也有各地的省級標準,這顯然有利于頭部以及本地企業,為他們壘砌了競爭“護城河”。
10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監局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第三批)》的公告,公布并實施土鱉蟲(地鱉)、大薊炭、馬鞭草等43個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至此,廣西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達到255個品種。
10月2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與會人士透露,山東將符合國家或山東省中藥配方顆粒藥品標準、取得品種銷售備案號獲準在山東省內銷售的中藥配方顆粒,將于近期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我們現在既要推進國標,還要推進省標,這增加了我們的競爭成本。”上述中藥配方顆粒銷售人士稱。
此前,華潤三九高管稱,配方顆粒已經在進行國標加省標的推進,“各個地方政策不同,導致不同地區速度不同,但經過上半年努力,除了個別3-4個省份,工作已基本完成。”華潤三九高管表示,“新國際實施帶來一定的成本上升,業務投入會比較大,對于廠家盈利能力會有一定影響,也會降低新廠家進入的意愿。長期來看,競爭格局有望處于相對有序的狀態。”
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關系交流會上,談及2022年下半年配方顆粒市場預期,華潤三九高管表示,公司給予配方顆粒業務下半年比較高的期望,一是產品方面,預計到9月底,國標產品+省標產品的數量將能夠滿足臨床需要;二是各地備案、推廣工作也在向前推進。
10月25日,華潤三九高管與投資者進一步交流時表示,從廠家來看,今年一直在努力推進配方顆粒業務各地備案工作,“目前,三季度配方顆粒省標備案進度低于預期,四季度預計可以在重點區域基本恢復正常銷售。今年希望配方顆粒業務實現平穩過渡。”
解奕炯進一步告訴記者,中醫藥配方顆粒從起步探索、試點到規范發展,其實都面臨著一個配方顆粒的質量穩定性問題,特別是中藥配方顆粒輔料用料的品種、規格、用料還存在著差異,雖然現在已經出臺了國家標準,但是不同廠家的品種還不能調劑,缺少相應的法定性標準來統一調劑用藥。
解奕炯表示,中醫藥顆粒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思路,這為將來配方顆粒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就是說,目前所建立的各地方的中藥配方顆粒的標準跟國家標準相統一匹配,以減少地方標準,出現‘護城河’的行為。”
“要解決不同廠家品種不能調劑的這個瓶頸問題。”解奕炯稱,未來只有在不同的廠家的品種能夠進行臨床上調劑應用,才是市場廣泛推廣的重要條件和基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