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第一重倉股貴州茅臺近期“跌跌不休”。
10月27日,貴州茅臺大跌4.31%,盤中一度失守1400元/股大關,最終收于1401元/股。當天,北向資金凈賣出該股近3億元。
鑒于貴州茅臺是離岸大型公募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這種大規模賣出疊加股價下跌,不禁令外界開始擔憂未來資金流出壓力仍可能加劇。
【資料圖】
根據第一財經對幾家國際機構的采訪,海外投資者普遍認為,現在投資中國是在“一個缺乏Beta(整體市場的漲幅)的市場里尋找Alpha(個股超出市場平均漲幅的超額收益)”,盡管目前估值便宜,但此前已較為輕倉的機構仍選擇繼續觀望。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政策變化、房地產市場前景、中國經濟的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地緣政治走向等。
大盤承壓,茅臺重挫
一向頗為堅挺的貴州茅臺,近期拋壓明顯加劇。近一個月來股價跌幅超25%,近一周以來的跌幅就將近15%。
“白酒的特點是消費高度集中在春節、端午、中秋、國慶,其間銷售可能占到全年的90%。”某外資私募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然而,目前看來,消費明顯在旺季受到疫情散發影響。
他對記者表示,目前機構的換倉行為可能也在加劇這一重倉股的壓力。“臨近年底,公募基金都到了沖業績排名的季節,茅臺超額收益有限,于是大家可能開始賣出流動性最好的股票,買入市值更小且更容易有希望反彈的公司。”該人士所在機構近期將貴州茅臺的持倉比例降至僅1%。
國慶節后白酒板塊持續承壓,10月以來申萬白酒指數下跌逾15%,市場對白酒股預期驟降,源自三方面:一是國慶期間疫情多點散發,旺季預期落空,節后經銷商庫存及現金流壓力有所提升,且淡季茅臺批價有所回落,加之明年春節較早,部分投資者對12月開始的春節回款產生擔憂;二是節后禁酒令傳聞發酵,導致板塊短期避險情緒加重;三是受美元加息預期等影響,外資近期流出較快。
盡管市場情緒的宣泄或導致貴州茅臺股價持續承壓,但就基本面來看,其中長期仍或存在支撐。
國際投行Jefferies分析師John Chou對記者表示:“投資者似乎對飛天茅臺批價前期的小幅回落感到擔憂,并認為這或導致直營渠道增長放緩,且公司不太可能提高出廠價,經銷商或對茅臺周邊產品的進貨意愿降低。我們咨詢了專家,認為供應量控制和直銷渠道將有效控制飛天茅臺價格。我們重申買入建議,相信茅臺能守住飛天茅臺價格進入‘雙11’促銷。”
他進一步解釋稱:“我們與專家的溝通表明,‘雙11’期間,茅臺可能會有合理的飛天茅臺供應量,如果需求好于預期,茅臺將會繼續增加產量。回想一下,在2012~2015年的下行周期中,茅臺在控制供應方面并沒有那么靈活。此外,通過直接渠道的努力,茅臺將產品有效地分配給了更高質量的客戶。也就是說,更多茅臺酒被賣給了真正的茅臺飲用者,而不是經銷商。這可能會降低經銷商在二級市場傾銷庫存的風險。”
觀望情緒下外資“標配”中國
不僅外資重倉股貴州茅臺等遭遇拋售,近一周來整體中國市場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MSCI中國離岸指數周一(10月24日)收跌8.2%,截至26日收盤仍下跌5.6%。恒生指數周一下跌6.4%,跌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這些走勢與全球市場近期的反彈形成了對比。截至26日,標普500指數上漲2.8%。
“全球投資的長線基金(Long only fund)一般都以MSCI亞洲或MSCI新興市場指數作為基準來發行基金產品。但是由于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同時中國股票在 MSCI中的占比很高,為降低市場風險,有些基金開始發沒有中國市場敞口的新興市場基金產品。”國泰君安國際近期表示。盡管如此,鑒于市場估值便宜,國際機構也在等待不確定性下降后加倉的機會,相較于離岸市場(港股、中概股),A股更受青睞。
上述機構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整,中國股票價格已經相當便宜。鑒于許多海外投資者已把中國股票的倉位降到低位,而且今年業績普遍不佳,所以很多投資者都很焦慮,生怕年底之前有什么好消息導致市場反彈。因此只要政策有一些積極變化,中國股市出現強勢反彈的可能性很大,反轉的基礎依然存在,只欠‘催化劑’。目前,也有少數海外投資者開始做中長期布局,希望借助當前的股市低迷選取優質龍頭股逐步建倉,為未來取得良好的中長期回報奠定基礎。”
根據記者的觀察,年初多數外資對中國市場持“超配”(Overweight)的觀點,原因在于中國與發達市場的貨幣政策周期開始分化。目前,多數外資并未“低配”(Underweight)中國,而是保持“標配”(Neutral)的狀態。
“我們仍認為中國股市的風險和上行空間是平衡的,投資者應考慮堅持基準配置,而不是減持。”瑞銀本周表示。該機構認為,中國經濟應該會在2023年復蘇。2022年三季度GDP增長的反彈也表明,經濟正在復蘇的道路上。
“我們的核心觀點是,2023年經濟增長和收入將會改善。政策支持應有助于房地產銷售復蘇,2023年二季度疫情可能出現好轉也應能提振消費。我們預計,在強勁的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活動和更大的消費支出推動下,中國經濟將增長5%左右。”
在眼下不確定性未消除的背景下,投資者開始選擇波段操作,更具有彈性且近兩年持續低迷的醫藥板塊開始崛起,尤其中醫藥這一新細分領域受到市場關注。此外,9月國家醫保局表示創新醫療器械暫不納入集采,也引爆市場。有關方面提及,創新器械的臨床使用量還不夠大,醫院應用仍不成熟、市場競爭也由于獲批的企業數量較少并不充分,隨之也沒有歷史使用量和臨床偏好作為參考,故難以實施集中帶量采購量和價的評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