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9日,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9月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終值較10%的初值下修0.1個百分點,為9.9%,“僥幸”避免站上兩位數,但依舊是有記錄以來最高值;環比上漲1.2%,為2022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
9月,對歐元區年度通脹率貢獻最大的是能源(拉升4.19個百分點),其次是食品、酒精和煙草(2.47個百分點),服務(1.8個百分點)和非能源工業品(1.47個百分點)。
一年前,歐元區同期CPI為3.4%。一年間,受地緣因素影響,能源危機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成本激增,9月的這種輕微向下修正不太可能削弱歐洲央行決策者準備在10月27日加息多達75個基點的決心。
(相關資料圖)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歐洲學者則認為,若希望從根本上治理通脹,需要歐盟層面在能源問題上統一應對策略。
根據日程,歐盟方面定于在20日-21日召開歐盟峰會,就天然氣等能源問題再次展開討論。
歐元區通脹爆表,見頂了嗎
根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分國家來看,與8月份相比,6個成員國的年通脹率下降,1個成員國保持穩定,20個成員國上升。
分國別看的話,歐盟內通脹水平最低的國家為法國(6.2%)、馬耳他(7.4%)和芬蘭(8.4%),最高的是愛沙尼亞(24.1%)、立陶宛(22.5%)和拉脫維亞(22.0%)。
可以看到,9月波羅的海國家仍然是“重災區”,特別是愛沙尼亞正在經歷歐元區最高水平的通脹,CPI從2021年9月的6.4%同比上升到今年9月的24.2%。
荷蘭國際集團(ING)資深經濟學家科林(Bert Colij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判斷是否出現通脹情況好轉的積極跡象時,可以看到,其中一個亮點是商品通脹,經季節性調整后的月度通脹從0.8%下降至0.3%。科林解釋道,“除此之外,服務業和食品通脹的增長尤為突出,能源通脹也太高。”
具體而言,在能源方面,“由于石油價格反彈并傳導至8月天然氣價格,能源通脹在燃料、電力和天然氣類別中均出現月度上升。”他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最近幾周的能源價格下跌對整體經濟來說是非常受歡迎的,但問題是這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有多大。”
科林表示,隨著天然氣現貨價格的同比增長在本月(10月)轉為負值,可以期待出現一些緩解現象,同時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盡管速度較慢;燃料價格的年增長率也在穩步下降,從9月的15%降至10月的11%。
他并預計,食品和核心通脹的穩步增長不太可能迅速逆轉,且價格的關鍵驅動因素(例如地緣政治等)存在太多不確定性,無法在此時就稱通脹已經到達峰值。
在通脹走高的同時,9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8.4,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分水線(50)以下。
其中,德國制造業PMI指數由上月的49.1跌至47.8,連續3個月位于收縮區間,法國制造業PMI指數也由50.6下跌至47.7。
“聯合購買天然氣”
歐元區的高通脹將持續多長時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專家們認為,這取決于以下兩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勞動力市場緊張和供應鏈瓶頸的持續時長,另一方面則是央行的相應措施。其次,通脹的持續時間也取決于俄烏沖突的持續時間以及其對能源價格、糧食價格和全球增長的影響。
因此,歐美當下都面對高通脹,但歐元區面臨的經濟挑戰與美國所面臨的不同,歐元區經濟并未像美國那樣遭受內需過熱的影響。
但歐元區的供應沖擊則要大得多,在俄烏沖突后,歐洲的能源價格,尤其是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這種沖擊既是通脹性的,也是收縮性的:通脹性的在于,這大幅提高了價格水平,緊縮性的則在于,這降低了歐洲家庭的實際收入和各國的貿易條件。
據央視新聞報道,此前在18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了聯合購買天然氣、對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實施限價機制、協調歐盟成員國能源供應等新的緊急措施,以應對歐盟天然氣價格高企,確保今冬能源供應安全。
根據上述措施,歐盟將整合天然氣進口需求并聯合購氣,以減少成員國在全球市場上相互競價的風險;在2023年3月之前,建立新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基準,并在短期內提出價格修正機制,對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天然氣交易實施動態價格限制,防止衍生品市場出現極端價格波動;在緊急情況下,幫助成員國從其他國家獲得天然氣。
同時,歐盟委員會還提議提供400億歐元的援助,以幫助中小型企業并“通過支持弱勢家庭解決能源貧困問題”。據統計,歐盟成員國已撥出超過5000億歐元用于緩解能源緊張所對消費者和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
不過,歐盟各國在如何應對危機問題上,各自看法不同。
譬如,克羅地亞等國希望對天然氣批發價格設置上限,芬蘭則表示可以接受”暫時“限價。芬蘭歐洲事務部長圖普賴寧表示,芬蘭準備好對天然氣“暫時”限價,但反對向消費者發放補貼,“與其補貼單個家庭,不如增加對綠色能源的投資”。
歐盟中最大經濟體德國則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希望可以通過聯合采購、減少消費量和增加供給應對能源危機。此前在12日,歐盟能源部長在聯合采購天然氣問題上達成共識,但在具體應對方式上沒有達成一致。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員法塔斯(Antonio Fatas)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應對能源危機問題上,各國看法不同的原因在于政治決策確實難以平衡。譬如,當下歐洲家庭的能源賬單飆升,歐洲國家政府可以說,對能源進行補助,但是這也有可能是個”災難“:如果對家庭能源進行補貼,居民就有可能繼續大量使用能源,不在乎”開源節流“,但如果不補貼,目前的賬單飆升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的確難以承受。
”目前的一個不確定性還在于,我們是會面對一個較為溫暖的冬天,還是一個史上最冷的冬天。“法塔斯說,”很明顯,能源使用與溫度成正相關。我認為,我們即將見到的這個冬天,不會太美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