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科技希望逐步壓低其代工業務的比例,該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李鋒近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片)
中國的工業門類齊全,各個制造業細分板塊都分布著眾多代工企業。它們的產品質量足以滿足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市場的消費端需求,但此前通常隱身幕后,以代工者的身份賺取加工制造費用。
隨著國內外信息渠道的通暢,尤其是電商時代的到來,它們開始在代工業務之外,尋求打造自身品牌。決定商品貿易的勝負手,已經從以前的信息不對稱,變成了誰能夠更快地根據消費者新出現的痛點,用產品進行快速反饋,并用數字化工具找到匹配的消費者。
這些走上臺前的企業,不少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不過大部分還需要時間的打磨。“打造品牌,一年、兩年、三年感覺很難,我想最起碼要留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一定要有耐心。”李鋒表示。
走向臺前
“史丹利百得這樣的公司,它是以品牌為主,如果它只專注制造肯定會失敗,因為沒有辦法和中國企業PK。”李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史丹利百得是一家歷史悠久得美國工具制造商。2020年的10月份,史丹利百得宣布提前解散其位于深圳得全資子公司,后者生產經營電動工具、吸塵器及附件等產品。
對于解散深圳子公司的原因,史丹利百得得解釋是:“隨著市場整體環境的變化和行業內競爭的加劇,集團基于戰略發展需求不得不重整業務資源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目前史丹利百得在中國的蘇州還設有制造工廠,與此同時,它還與巨星科技等中國公司合作,借助后者的代工能力。“我們的生產成本遠遠低于他們的生產成本。從產能上來說,史丹利百得的工廠產能也不及我們,這個成本必定就上去了。”李鋒表示。
巨星科技是一家位于杭州的工具制造商,它設立之初百分之百的產能是為海外企業做貼牌生產。但它自身也在一步步壯大,并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它并不想止步于代工,此后設立了自己的品牌。根據該公司最新的一個五年計劃,巨星科技準備將代工量占比降低到四成,六成是公司自有品牌。
“現在來看,我們的發展趨勢可能遠遠超過預定目標。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收購的一些美國、歐洲的一線大品牌,對我們的銷售整合有很大的幫助。”李鋒透露說:“所以,我們的OEM份額會越來越少,這也是我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公司的長期戰略。”
轉型為品牌制造商的代工企業不在少數。
型德國際是一家生產商用餐廚設備的中國企業,在經過數年為海外品牌代工之后,它決定設立自己的品牌Kitma。它借助電商渠道殺入全球商業采購市場,一度成為亞馬遜工業商用分類中的TOP5賣家。穩健醫療也是從OEM走向自主品牌,把“winner”品牌的醫用口罩和醫療敷料銷售給專業的海外醫療機構。
文具品牌得力,從一開始為國際品牌做貼牌加工,后續逐步拓展品牌海外線下分銷。它在2018年上線亞馬遜的美歐日站點,抓住了辦公和學校用品的商采潛力,把握返校季及開工季等大促節點,在這些市場打開了局面。2021年,得力在亞馬遜上來自企業端的銷售額較前一年增長485%。
這些傳統的制造端代工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它們的產品質量足以滿足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市場的消費端或者企業端需求。此前,它們受限于傳統的貿易鏈條,無法直接觸達終端的用戶。海外的進口商向國內制造型企業下訂單,其特點是單次量大而頻次低,這些進口商將產品買斷后轉售給歐洲或美國的消費者。
在電商時代,這種情況在改變。
“這幾年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中國賣家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了。去年的一個調研發現,93%的中國賣家已經很清楚地認識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企業購負責人楊鈞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四年里,在亞馬遜全球站點上完成品牌注冊的中國賣家數量增長了40倍,14%亞馬遜上的中國品牌已經在超過5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注冊商標。”
“一定要有耐心”
震坤行工業超市董事長兼CEO陳龍認為,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是企業走向品牌化的推動力。
震坤行工業超市是一家工業品B2B電商行業“獨角獸”企業,它也在積極尋求開拓海外市場。它在境外以銷售精選產品為主,這類似于工業領域的COSTCO模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成本肯定是上升的。化解成本上升壓力,一般來講傳統制造型企業,尤其是給別人代工的企業必然直接做品牌。因為在整個銷售環節里面降成本最快的就是減少中間環節。”陳龍對記者表示:“比如企業委托別人代工,它再品牌溢價賣給消費者;如果你把這層渠道減少的話,直接就可以賣給消費者。我覺得電商時代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就是讓做OEM的工廠,有機會直接觸達消費者。”
在跨境電商之前,海外的進口商或品牌商離消費者很近,他們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產品。顧客的知識和偏好都掌握在他們手上。楊鈞認為,隨著電商及數字工具的不斷的普及,現在亞洲的工廠也能直接接觸并獲知海外消費者和企業買家的需求了。企業對顧客的認知和顧客的理解,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信息不對稱。
天平正在向制造端傾斜。
“這些離供應鏈最近的中國制造商或者品牌商,是這個趨勢的獲益者,因為他們被數字化的工具武裝得更加完整。”楊鈞評價說:“全球跨境電商,不管ToB或者ToC,總體趨勢就是決定商品貿易的勝負手,已經從以前的信息不對稱,變成了誰能夠更快地根據消費者新出現的痛點,用產品進行反饋,并用數字化工具找到匹配的消費者。”
大量中國賣家已經開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轉型。它們正在經歷一系列的轉變:在制造技術上從高起訂量、慢生產線轉化為數字化柔性生產,思維模式也從賺快錢,變成了迎取消費者長期信任的品牌模式。這也需要企業有敏捷的反饋、制造、營銷等方面的能力。在楊鈞看來,今天的部分制造類企業“對客戶需求的了解還是有提高空間的”。
“打造一個品牌,你說很難也談不上,但是我覺得一定要給時間。”李鋒說。巨星科技旗下的WORKPRO,是巨星自主創立的第一個全品類綜合性工具品牌,有4000種以上不同的產品。現在它就是該公司銷售最好的品牌,每年有約兩億美金的銷售額。這個品牌已經有近十年的歷史。“所以,打造品牌,一年、兩年、三年會感覺很難,我想最起碼要留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一定要有耐心。”
全球化的品牌,需要全球化的生產基地。巨星科技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生產制造環節布局東南亞,大約五年前該公司已經在柬埔寨、越南和泰國設立了工廠,此外它在德國、瑞士、美國等也有布局。李鋒認為,中國制造業一定是全球化的,但是很多大件產品及高端產品建議本土生產,這樣可以省掉很多高昂的海運費及國際運輸帶來的諸多不穩定性因素。
“我還是堅定看好中國制造,因為中國制造已經超越了成本,已經是整體生態優勢。”楊鈞說:“從各方面來看,中國制造商與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還是非常好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