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從3.5%增長至7.8%,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達20%。隨著外資險企持股比例限制的放開,國外保險公司在國內的布局也逐步深化。其中,安盛、安顧、安聯、安達這四家“安字輩”外資巨頭的動向最為市場關注。
“中國市場非常重要,在安顧‘2025年雄心計劃’中,中國是重中之重。”安顧中國首席執行官思勇明近日在專訪中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安顧集團隸屬于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是德國和歐洲主要保險商之一,業務遍布全球約30個國家及地區,并以歐洲和亞洲為重點市場。
去年,安顧戰略入股泰山財險,將在華市場業務從壽險、健康險擴大到了財險。思勇明稱,在過去的近20年間,中國保險市場在安顧集團的業務戰略布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安顧在華投資資本目前約為20億元人民幣,未來有望繼續追加投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預計中國保險市場將保持高增速
從2012年,交強險業務對外資財險全面放開,到2018年,人身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擬放寬至51%,再到2022年9月起不再限制外資保險公司持有保險資管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10年來,中國保險業持續開放。截至2021年,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10年間增長了1.3倍,資產增長了6倍。
安顧集團是跑步入局的外資險企中備受矚目的一員。這家德資險企在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成立了歐樂旅行援助,同年安顧旗下商業健康險公司DKV(德國健康保險股份公司)與中國人保合資成立了人保健康。2007年,成立了中國代表處。
和很多外資保險機構在華發展脈絡相似,安顧在中國業務版圖的擴大主要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實現。2013年,安顧與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德華安顧人壽,2021年這家合資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增長超過25%。2019年,安顧中國正式成立,作為在中國區總部統籌安顧在華現有業務并對各項新業務進行戰略布局。2020年安顧又有一系列“大動作”:與長城汽車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合并歐樂旅行援助與歐善北亞咨詢;增資入股泰山保險,以此進入中國財險市場,作為對現有壽險和健康險業務的補充。
在思勇明看來,相對于歐洲市場趨近飽和,中國保險市場具有高增長潛力,長期來看,中國市場不僅具有大量的業務增長點,利潤和投資回報率也非常可觀。根據行業預測,未來10年,中國保險市場仍將保持7%的增速。
同時,中國是一個具有非常強的創新能力的市場,在中國市場的一些實踐與經驗,可以用到其他市場。中國市場的監管環境也日趨成熟,這是外資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監管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要求,對數據、隱私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公眾保險意識不斷加強。隨著監管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開放政策,外資企業將從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助力中國保險行業發展。”思勇明說。
歸根結底,中國市場潛力大的背后驅動因素還是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這將有助于保險行業在未來幾十年中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市場預測,2035年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將增至8億人,具有強勁的購買力。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中國2023年和2024年的GDP增長率仍將分別超過5%。行業預計未來中國對于全球保險行業的增長貢獻率將會達到20%。
“保險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我們在華投資資本目前約為20億元人民幣,而我們在華的商業計劃都是以10年甚至15年來規劃的,未來有望繼續追加投資。”思勇明表示。
看好商業健康保險發展
在中國各項業務中,思勇明非常看好商業健康保險,他認為外資在其中也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2021年,銀保監會深化商業健康保險領域改革,落實《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配套制度,修訂完善了健康保險政策和制度。今年4月,中國保險業協會正式發布了《商業健康保險目錄的標準制定與長期發展》課題報告,商保目錄漸行漸近。
思勇明表示,商業健康保險目錄的發布將是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步驟,這也印證了商業健康保險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他告訴記者,德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也經歷了商業健康保險目錄發布,而且中德兩國的一些情況具有一定相似性,都是以社會保險作為保障的基礎,而商業保險作為補充,兩國都面臨老齡化的社會問題。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德國的商業保險競爭尤為激烈。德國人口大約8000萬,有46家商業保險公司。而中國人口約14億,卻只有100多家保險公司經營商業健康險業務,空間巨大。
思勇明認為,德國的經驗是實行雙軌制,既包括社會保險又包括商業保險,兩者相互競爭又互為補充。高收入的商業保險客戶一旦選擇加入商業保險,就不能再選擇社會保險。為了吸引社會保險的參保人,德國商業健康保險公司非常重視對客戶的細分,從而為他們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在他看來,這種雙軌制和行業實踐可以為中國政府、監管機構以及保險從業者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關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健康保險保費收入8803.6億元,同比增長7.7%;賠付支出4085.3億元,同比增長39.9%。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思勇明認為,外資機構在這個領域可以有所作為。
第一,有利的監管環境充分發揮商業健康保險的功能,為醫療健康行業提供資金和創新支持。還需要保障保險公司能夠結構性盈利。第二,差異化和客戶細分是實現可持續性獲客和留存的關鍵。將商業健康保險與有吸引力的健康險服務相結合,是實現產品差異化和提升客戶價值感知的基礎。第三,成本控制和卓越的理賠管理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這需要在數字化方面進行投資,并有選擇地與相關理賠服務商合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