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出圈”元年,“1年3倍”的賺錢效應吸引大量年輕“基民”跑步進場。一時間,海量理財討論在微博涌現,更是誕生了頂流基金經理粉絲打擂的現象級事件......在千禧一代的鍵盤上,基金不只是單純的理財產品,更是一種社交語言。
(相關資料圖)
如今,離公募基金“出圈”已過2年,市場也在二、三季度經歷了反彈和回調,先后創造過“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跌媽不認““還錢不玩”等熱梗的基民們,現在在聊些什么?
為傾聽他們的聲音,Yiwealth研究院選取百萬基民聚集的微博【基金】超話社區,在對4月27日——7月19日這一股市反彈區間發布的19071條主貼、87359條跟帖進行分析后,繼上期《爆款基金“吐槽大會”》,再次推出重點分析基民在反彈周期心理狀態的《投基迷惑行為大賞》。
如上圖所示,反彈期微博基民的操作大致可分為三類:躺平/持有/保持等16個中性操作,加倉/定投/抄底等31個積極操作,離場/跑路/落袋/贖回等12個消極操作。
接下來,Yiwealth研究院將依次盤點三類常見操作背后的趣論,從中窺見基民的投基心態。
被迫躺平 百萬基民在微博打卡回本
在上期報告中我們提到,都2022年了,大量基民還在微博上討論2020年的爆款基金。
許多當時在高位入場的基民,只有一個期望——回本,甚至還發展出了【基金回本打卡專區】,許多善男信女在此接龍“回本路漫漫”,并立誓“回本就不敢碰了”。
當然,等待回本的過程并不都是苦大仇深。有的基友就化身段子手們,總結出了一套回本秘籍——無限加倉,下跌就要攢份額;也有人積極看待震蕩,認為只求回本不如買銀行理財。
截至7月19日,關于“回本”的1071條討論中,已回本的僅有235條(比如“終于回本”“回本了”“剛回本”等句式),未回本或正在回本的討論有797條(比如“回本路上”“還差...回本...”“快回本了”“希望回本”“離回本更遠了”等句式)。
無序加倉 是什么阻礙了定投?
或許是“加倉好回本”的信念驅使,也可能是前段時間的反彈給了基民信心。在4月27日到7月19日期間,微博基金超話里買入的聲量>賣出的聲量。 該期間內用戶討論“買入”、“加倉”、“抄底”等積極操作的頻率是討論“賣出”、“減倉”、“跑路”等消極操作詞頻率的2-6倍。(“躺平”、“持有”等中性詞未計入統計)
這種“加倉”的聲量,尤其在6月初達到高峰。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基民熱烈地討論“加倉”,但鮮少有人有明確的加倉計劃,或者對操作方法仍有困惑。以基金公司投教中反復倡導的【定投】為例,不少基民在評論區詢問大V,諸如“多久加一次?”“一次加多少?”“加到多少能停?”諸如此類的基礎問題,有的基民甚至還有“下跌時不能定投”的認知誤區。
反彈初期離場 為何基金留不住人?
Wind數據顯示,成立時間在2020年以前的基金(排除債券型、偏債型、貨幣型),約有74%在2021年創下最高單位凈值,截至7月19日,這些創新高的基金中只有6%左右修復了2020年以來的區間最大回撤。是什么原因讓基民們在反彈初期,還未完全收復失地的時候就離場呢?
相比趁反彈干脆離場的基民,更常見的是糾結要不要拋售的人群。
當然,要走要留,說到底是每個基民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選擇。但有的迷惑行為反映的則是基民不成熟的理財觀念和投資體系,比如減倉后又后悔的,像炒股一樣炒基金的。
近年來,伴隨著基民群體擴容,基金產品火爆出圈、基金規模多次刷新記錄,不少基金公司都推出了圖文、視頻、漫畫、直播等形式豐富的科普內容,幫助基民建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不過從Yiwealth研究院兩期微博數據分析結論來看,投教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對于投資這件事而言,從不知到知道,從知道到做到之間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鴻溝,也許只有接受了投資理論科普并經歷牛熊實戰的基民才是真正成熟的投資者。(Yiwealth)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