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我國有效發明專利實現量質齊升,高價值發明專利創造和儲備不斷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總量的比重超過三成。
【資料圖】
上月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我國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1位,較去年再提升一位,穩居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這充分顯示了一個國家將創新作為增長引擎并給予大量關注投入的效果。有效發明專利實現量質齊升正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具體體現。
“量質齊升”,在“量”的方面來說,2021年,我國申請人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實質審查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達到4.6萬件,同比增長14.1%,是2016年的2.4倍;從“質”的方面來說,高價值發明專利創造和儲備不斷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總量的比重超過三成,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有效發明專利量質齊升也是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為進一步夯實這一基礎,還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在國家持續加大投入的情況下,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的作用。
數據表明,我國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這中間既有國家的投入,也有企業主體的投入,并且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逐步鞏固和加強。截至2022年7月,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32.6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08.6萬件,占國內總量的68.5%。
企業主體在科研創新方面靶向更精準,科研成果的轉化路徑也更便捷,這是今后要加強的方向。截至2022年7月,我國有15.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33.9萬件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的64.2%。
其次是要加速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棄砂存金”,讓“金子”充分發光。
為什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有效發明專利”這個概念?也就是說,有很多的發明專利并不具備產業基礎、市場基礎,相關人員是為了“研究”而“研究”,不僅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會浪費大量社會資源,甚至會造成學術上的腐敗。
當前,我國的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轉化率仍處在較低水平,專利轉化率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高的轉化率,對于提高科技水平、產業創新水平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此前,國家出臺了科研領域“揭榜掛帥制度”,就是使得科研的方向更明確和實用,責任更加具體化,科研人員的收益更加擴大化。
其三是要持續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就是通過制度建設讓“金子”充分發光。
來自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布會的信息,全國法院系統2021年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642968件,審結601544件,比2020年分別上升22.33%和14.71%。這表明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力度的加強,其中包括嚴厲的刑事處罰。
今后,還要深化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民事是要加強對知識產權侵權的賠償力度;行政是要從制度建設上繼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越細越好,執行上越快越好;刑事則是有罪必罰,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犯罪行為無所遁形。
總之,有效發明專利量質齊升體現創新發展驅動力,也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為此,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實現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還需各方努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