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陽澄湖畔的農家樂餐廳,一只只金爪黃毛的陽澄湖大閘蟹被清蒸上桌。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姍姍來遲”的大閘蟹“爬”上消費者的餐桌,迎來消費熱潮。
作為優質大閘蟹的風向標,陽澄湖大閘蟹通常供不應求。為了更便捷放心地吃到優質大閘蟹,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去線下餐廳。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大閘蟹到店餐飲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四成以上。
(資料圖片)
“十一”大閘蟹銷量同比去年增四成,品質好蟹供需兩頭旺
吃蟹,是專屬于秋天的儀式感。
自9月底陽澄湖大閘蟹開捕以來,大閘蟹的消費熱度不斷攀升。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平臺上大閘蟹到店餐飲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四成以上,蘇州、上海、杭州、北京、武漢成為大閘蟹消費前五大城市。
長三角地區的第一波吃蟹熱潮,往往就在陽澄湖畔的農家樂興起。天眼查數據顯示,陽澄湖附近,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農家樂”的相關企業,就有1000多家。地處陽澄湖中心的蓮花島,每到蟹季,更是人氣鼎盛。
據蓮花島晚芳亭賞湖餐廳創始人徐新波介紹,長假期間,慕名前來品嘗大閘蟹的家庭客人絡繹不絕,每天接待的客人可達30-50桌,17個包廂在節前被全部訂完,“今年吃大閘蟹的客人,從中秋延遲到了國慶。門店大概有超過一半的顧客,是看了美團、大眾點評過來。”
“十一”黃金周前,大閘蟹集中上市帶動了消費熱潮。大眾點評數據顯示,長假期間,蘇州的大閘蟹餐飲消費訂單量,環比節前上漲146%。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江蘇螃蟹消費達300噸。消費者對大閘蟹的熱情,也為今年歷經考驗的大閘蟹市場,注入了更多信心。
據了解,受長三角夏天極端高溫天氣影響,今年屬于大閘蟹“小年”,螃蟹的整體規格要小于往年。但同時,因高溫造成脫殼周期延遲3-4周,使得大閘蟹多了近半月的進食期,蟹的品質反而超越以往。此外,病蟹、劣蟹等低質螃蟹,早已在前幾輪高溫中淘汰,“真正能存活下來的蟹,都是身體強壯的蟹將軍”。
旺盛的消費需求下,品質好蟹供不應求。為了更加便捷放心地吃到優質大閘蟹,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實體餐飲門店,滿足“即時”吃蟹需求。美團數據顯示,平臺上與大閘蟹相關的實體門店數,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左右。這意味著,實體餐飲店作為“蟹經濟”產業鏈的終端,持續推動大閘蟹消費的普及,進一步拓寬了大閘蟹的附加值。
餐飲商家蟹季收入占全年近六成,線上助力更多吃蟹好去處
凌晨6點,上海嘉定工廠內,工人們熟練地拆開新鮮的大閘蟹,取出蟹肉、蟹膏和蟹黃。上午11點前,這些新鮮蟹肉將配送到上海蟹家大院的后廚。據蟹家大院聯合創始人黃璀介紹,一碗蟹黃面需12只大閘蟹的精華。在國慶長假這樣的消費旺季,蟹家大院每天要消耗上萬只大閘蟹。而這些原材料的供應,來自于昆山巴城鎮蟹家大院的陽澄湖基地。
為保證穩定品質,不少專營蟹料理的餐廳,建立了自己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實現從湖塘到餐桌全流程的溯源和把關,持續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品蟹體驗。
而陽澄湖蓮花島上的眾多農家樂餐廳,則發揮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為消費者提供賞湖品蟹的休閑體驗。徐新波介紹,他在陽澄湖蓮花島上承包了30畝蟹塘,大閘蟹全部自產自銷,用于農家樂餐廳,收入比以前只養殖大閘蟹更加穩定,也為本地帶去了新就業機會。餐廳開業5年來,預估凈收入要比售賣活蟹高出2倍左右。
“品蟹賞湖”帶來的新型鄉村消費模式,讓消費者吃蟹體驗日趨豐富。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還結合本地優質的大閘蟹供給,利用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聯動,帶動本地餐飲旅游發展,帶動鄉村致富增收,提升本地大閘蟹品牌影響。據了解,主營大閘蟹品類的餐飲商家,蟹季收入可占到全年六成左右。
“十一”黃金周期間,大眾點評推出“舌尖奇遇記”主題活動,將線下吃蟹好去處與本地周邊消費者連接起來,助力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時找到更多優質大閘蟹餐廳,體驗更多特色的大閘蟹吃法。
“隨著消費觀念改變,大閘蟹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到線下餐飲店為優質好蟹買單,既提升對大閘蟹的消費體驗,又拓寬了大閘蟹的價值效益鏈。”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大眾點評發揮平臺優勢,幫助大閘蟹品類的餐飲商家把握季節性消費旺季,促進生意加速回暖,讓蟹經濟普惠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大閘蟹品類是大眾點評“舌尖奇遇季”主題活動的第一站,接下去,大眾點評將結合各地時令美食,推出系列美食品類主題活動,釋放更多消費潛力,力促消費回暖。
(此文不代表第一財經觀點,系出于傳遞商業資訊目的刊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