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間,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標結果公布,平均降價84%的幅度超出了市場預期,有外資品牌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每套平均價格從6萬元降至4800元左右。
(資料圖片)
本次集采是繼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后,國家組織開展的第三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此次集采根據頸椎、胸腰椎手術的需要,覆蓋頸椎固定融合術、胸腰椎固定融合術、椎體成形術、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5種骨科脊柱類耗材,形成14個產品系統類別。共有171家企業參與本次集采,152家擬中選,中選率89%。
本次集采也再度加速了國產耗材對進口耗材的替代進程。
降幅超出市場預期
骨科植入醫療器械一般分為脊柱類、創傷類、關節類及其他。脊柱類用于脊柱退變性疾病、脊柱骨折、脊柱畸形、腫瘤及感染等脊柱疾病的治療。脊柱由椎體及椎間盤組成,是人體的中軸骨,包含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尾椎。脊柱類植入物主要應用于脊柱退變性疾病、脊柱骨折、畸形、感染及腫瘤等脊柱疾病。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脊柱類骨科耗材的市場需求大增。
此次集采結果揭曉之前,有多家骨科脊柱類耗材企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結合這次集采規則制定較為溫和來看,預計價格降幅會低于以往的高值耗材集采,以往的冠脈支架、人工關節集采后分別平均降價93%、82%。而9月27日當天,包括威高骨科(688161.SH)、三友醫療(688085.SH)、大博醫療(002901.SZ)股價漲幅均超過10%。市場亦認為,這些股價大漲背后,預計跟集采降價溫和有關。
然而,國家醫保局最終公布的平均84%的降幅結果,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
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結果顯示:占脊柱手術量1/3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術,其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3.3萬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其中,一些知名外資品牌每套平均價格從6萬元降至4800元左右。技術最新的胸腰椎微創手術,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近4萬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用于治療壓縮性骨折的椎體成形手術耗材,每套平均價格從2.7萬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
“脊柱類的集采是最為復雜的耗材帶量采購,這一方面是由于需要使用多種工具,而且技術分類產品組合也很多,手術種類和手術部位較多,而且手術風險也較高,另一方面,脊柱類耗材相比其他耗材而言,渠道水分也更高,這導致價格虛高的問題。”某跨國醫療器械公司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多家中標企業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集采對醫療器械廠商的利潤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相比之下,代理商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集采主要是擠掉中間渠道商的水分,讓利給患者。
一家中標醫療器械公司負責人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骨科脊柱類集采幾乎囊獲了所有產品,患者將獲得切實好處。他預計,脊柱類集采有望明年年初春節前后在全國落地。
國家醫保局表示,本次集采平均降價84%,按約定采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260億元。脊柱類骨科耗材集采的成功開標,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及中選企業做好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工作,確保全國患者于2023年2月份用上降價后的中選產品。
國產替代進程加快
我國骨科植入性醫療器械醫療市場仍在快速發展中,集采啟動之前,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占據優勢地位。根據標點信息的相關研究報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企業憑借較強的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及資本實力仍然主導國內市場,市場占有率超過60%。
我國的脊柱類植入醫療器械細分市場中,標點信息顯示,2019年,強生、美敦力、威高骨科、史賽克、三友醫療這五家企業市場份額居前,市場份額分別為28.29%、24.39%、7.92%、6.50%、3.79%。這五家企業中,強生、美敦力、史賽克屬于外資品牌,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屬于國產品牌??傮w看,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依舊占據主導地位。
有骨科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進口耗材的設計理念優于國產品牌,價格也更昂貴,但隨著國產品牌的發展,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在擴大,此次集采后,會進一步推動國產品牌對外資品牌的替代。
從此次集采的競價結果情況看,各家品牌之間的“廝殺”相當激烈,中標的除了美敦力、強生、貝朗醫療等國際廠商外,國產品牌也相當多,威高骨科、大博醫療、三友醫療、邁瑞醫療、春立醫療等骨科脊柱上市公司均位列其中。
邁瑞醫療內部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骨科脊柱類耗材是公司正在發展的新業務。
作為國產骨科脊柱類最大廠商的威高骨科,在集采競價中,可謂是“拼命三郎”。
本次骨科脊柱集采和此前骨科關節類集采類似,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應全國所有地區,醫療機構意向采購量大的企業進入A組競價,主要部件齊全但不能供應全國的企業進入B組。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14個產品系統類別A組競爭中,威高骨科就有五個產品均報出了最低價。
最終的中選結果顯示:威高骨科及旗下兩個關節品牌威高海星(高端型)、威高亞華(經濟型)共有18個擬中選產品,產品系統類別包括: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胸腰椎前路釘棒固定融合系統、胸腰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等。
今年上半年,威高骨科骨科脊柱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06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45.81%。
CIC灼識咨詢總監劉立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脊柱類耗材集采對比人工關節集采增加了一個競價單元,對于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給全國的企業來說有較大的優勢,不僅優先進入競價,并且還擁有一次“復活”機會。雖然有一百多家企業參與脊柱類耗材集采,但是能夠同時覆蓋所有產品系統的企業數量較少,集采結果有向頭部公司傾斜的可能。
總體看,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將對未能中標企業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中標企業亦將面臨產品終端價格大幅下降的風險。
在今年的半年中,已有一些上市公司表態稱,面對集采,需要進一步提高生產及運營效率,降本增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