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既定的時間表,我國各地從9月開始陸續制定和出臺口腔種植的新價格政策,種植牙即將迎來集采降價的時代。
種植牙集采是今年下半年國家醫保局的工作任務之一。在近日召開的國家組織醫藥集中采購工作會議及藥品和耗材聯采辦會議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將“加快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和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與“積極推進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及時平穩推進冠脈支架集采協議期滿統一接續”一起列為國家組織醫藥集中采購工作的重點。
(資料圖)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對第一財經表示,相比藥品集采,種植牙的技術門檻還是較高的,加之“技耗分離”改革要求進一步突出體現醫療技術服務的價值,也使得種植牙集采難以簡單復制藥品“以量換價”的模式。在落地過程中,如何吸引市場中占比達八成的民營口腔醫院參與報量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第一財經采訪的民營口腔機構認為,國家統一部署與引導政策的出臺,對口腔服務機構的經營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種植牙集采難在哪里
近日,國家醫保局公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加強公立醫療機構口腔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指導及民營醫療機構口腔種植價格的監督和引導。
國家醫保局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同時該領域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也日益成為民生痛點之一。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過高的種植牙費用降下來,讓有種植牙需求的老百姓有更多機會享受到“實惠醫療”。
種植牙作為缺失牙的修復方式之一,可獲得與天然牙功能、結構及美觀效果類似的修復效果,被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根據《第四次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35~44歲、55~64歲、65~74歲人群中有未修復缺牙的患者比例分別為18.6%、38.9%、47.7%,而有種植義齒的比例僅為0.2%、0.1%、0.3%。雖然2011~2020年我國種植牙市場復合增長率達48%,市場增速30%,但我國種植牙仍遠低于日韓、歐美國家種植牙滲透率,滲透率不到0.1%。
價格高昂和支付能力不足是我國種植牙滲透率低的原因。廖藏宜認為,目前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等醫療服務項目均是純自費項目,醫保基金不予支付,種植牙相關的服務采用自主定價方式,由市場調節,缺乏醫保部門的有效監管和約束。雖然種植牙市場機構越來越多,患者通常會長期選擇熟悉的牙科管理機構,因此在這項服務上可以選擇的余地并不多,仍然是不充分競爭的狀態。并且與其他醫用耗材模式相似,種植牙相關耗材也采用高定價高返利模式,容易出現價格虛高,市場機制調節失靈。
種植牙集采的時間表要求,9~12月,將陸續出臺口腔種植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發布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招標公告,實施種植牙牙冠競價掛網,各地也將及時制定發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的項目和價格政策。
第一財經從地方醫保局了解到,目前種植牙集采尚未在地市一級開展,有待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等工作開展之后才能考慮落地事宜。
種植牙集采被業內認為是“最難集采”。廖藏宜認為,種植牙的技術門檻還是較高的,加上患者對于醫療服務質量的體驗感非常明顯,同樣一顆種植牙的處理,在不同水平的醫師手中,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也是不能簡單復制藥品集采模式的原因。
此外,種植牙和藥品最大的不同是材料費和手術費是分開核算的,國家文件也明確了實行“技耗分離”,耗材價格水分降下去,但是對于種植牙配套實施的植骨手術、軟組織修復、植入體的修理和拆除等服務,允許在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上體現差異,進一步突出體現醫療技術服務的價值,這也是種植牙集采“以量換價”較難推進的一個原因。
《通知》提出,將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牙的醫療服務部分價格調控目標定為4500元,符合特定條件的地區或醫療機構允許適當放寬,放寬比例不超過20%。
醫療管理專家徐毓才對第一財經表示,種植牙集采的難點之一是由于種植牙并未納入醫保,醫保控制力不強,僅可以起到引導作用,集采之后公立醫院由于機制不太靈活,利潤空間可能會受到擠壓,民營口腔機構會發展得更好。
如何實現“降價不降質”
《通知》要求,廣泛發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加。原則上各統籌地區參加本次集采的醫療機構數(含民營)占開展種植牙服務醫療機構的比例應達40%以上,或本區域報送需求總量占上年度實際使用總量的比例達50%以上。還規定對開展種植牙服務但拒不報量或報量率不足上年度實際使用量80%的公立醫療機構,實行差異化價格政策。
廖藏宜稱,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底,全國885家口腔專科醫院中,民營口腔專科醫院達723家,占比81.69%,如何吸引眾多民營醫院參與此次集采報量,值得關注。
《通知》還提出,加強民營醫療機構口腔種植價格監管和引導,但民營醫療機構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政策不變,允許根據成本供求變化自主調整價格。
集采之后如何“降價不降質”也是民眾關心的熱點。廖藏宜表示,考慮到牙齒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效應,有名醫加持的大醫院的虹吸效應可能會更加明顯。想要確保降價不降質,必須要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可通過患者滿意度調查、醫療成本核算、過度醫療行為監管等方式,讓醫療機構不能借機轉移收入模式,真正減輕患者負擔。
泰康保險集團管委會成員、泰康拜博口腔首席執行官陳宏華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項政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對種植牙價廉物美的訴求,不同地區經濟水平不一等現實情況,提出了技耗分離的收費方式、對牙齒種植的全流程計費進行了統一標準化的規定,對口腔行業規范化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與指導意義。
陳宏華對第一財經表述,該政策對于社會辦醫的口腔機構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市場競爭要求所有口腔醫療機構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在推動行業為患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與服務過程中,技術的革新、醫生診療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引入商業保險等支付方式,都將有助于推動口腔行業良性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