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通碼頭,一萬輛上汽MG MULAN緩緩駛上滾裝船,旅途的終點位于亞歐大陸的另一端。
(資料圖)
近乎同時,MG MULAN在中國,以及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近20個歐洲國家同步上市。國內售價為12.98萬元-18.68萬元的MG MULAN,德國售價達到了31990歐元-37990歐元。
MG MULAN是一款基于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打造的緊湊型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和早前按區域定制化出海的產品不同,MG MULAN將在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根據規劃,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搶灘歐洲市場,并計劃2023年進軍澳新、中東、墨西哥、南美等國家和地區。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黨委副書記王曉秋表示,面對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重大變革,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加速趕超歐美日等傳統汽車巨頭,今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2021年以前,中國汽車出口量一直在百萬輛左右徘徊。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201.5萬輛,同比實現翻倍式增長,首次突破了200萬輛。2022年1~8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達到181.7萬輛,同比增長52.8%
借助新能源汽車的東風,中國車企將目光投向了德國、法國、日本等汽車老牌強國市場。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對歐洲市場的出口量增長了204%。以新能源汽車叩開歐洲、日本等國家市場,已成為眾多中國車企的共識。中信證券認為,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制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同時,和早前以單純的外貿形式出口產品不同,當下中國車企已開始注重成體系、成建制地進入海外市場。包括上汽、比亞迪、蔚來等中國車企已開始建立海外運營、銷售、研發分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
一位熟悉歐洲汽車銷售運營的人士向記者介紹,車企在歐洲的競爭是體系力的競爭,產品、渠道只是體系力的組成部分。
新能源汽車時代,智能化是中國車企和海外車企產品最大的差異化優勢之一。國內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車企在國內樹立起的標簽,在歐洲并不適用。譬如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在歐洲很難和自動駕駛打擦邊球。此外,歐洲的網絡系統、網絡環境與國內截然不同,如果沒有歐洲當地的研發團隊,僅僅依靠貿易出口的方式來運營,也沒有辦法建立起差異化的優勢。
此前曾有海外華僑向記者表示,早前一批以外貿形式進入國外市場的中國車企產品,雖然通過該國認證,可以合法上牌上路,但其車機系統僅支持中文,且導航系統無法在當地使用,最終只有海外華僑或旅居當地的華人才會選擇這一型產品。
“歐洲人也不是非要買大眾、雷諾,多數歐洲人的訴求就是實用主義,但這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在這段時間里,企業不能犯錯,要很謙卑對待市場,了解消費者要的是什么,迅速地解決問題,每一步都要為消費者做出考慮和做好準備。”上述人士說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