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利空消息,讓原本就不“富裕”的醫藥板塊再次雪上加霜。
中秋假期后首日(9月13日),受外圍利空消息影響,醫藥板塊多只個股翻綠。其中,“藥茅”藥明康德(603259.SH)應聲跌停,僅一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超250億元。即使其已向市場表示,“公司業務和運營一切正常”,但仍未“阻止”次日(14日)的跌勢,最終收跌1.35%。截至9月14日收盤,該股年內跌幅已擴大至36.2%,市值累計蒸發逾1200億元。
受此影響,重倉該個股的基金產品也“損失慘重”,其中,360余只產品(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在9月13日悉數下跌,17只單日跌幅超過4%。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3日,有219只“藥茅”重倉基的下跌幅度超過20%。
(相關資料圖)
六成“藥茅”基單日凈值告負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截至2022年二季度,全市場共有614只基金重倉持有藥明康德股票,在已有數據的602只基金中,有超過六成的基金產品在9月13日單日凈值回報告負,跌幅超過4%的有17只。
具體來看,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大摩優悅安和A當日跌幅超過5%,而國投瑞銀創新醫療、廣發滬港深醫藥A、廣發醫藥健康A、國投瑞銀醫療保健行業A、富國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ETF等跌幅超過4.8%。
對于醫藥板塊的大跌,廣發中證全指醫藥衛生ETF基金經理霍華明表示,醫藥板塊各細分賽道分化嚴重,創新藥產業服務類企業(CXO企業)下跌較多,這是因為美國將簽署一項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計劃,內容主要是正向鼓勵并增加美國本土生物技術的競爭力,但未提及負向懲罰的內容。CXO類企業大部分營業收入來自海外,故CXO二級市場受情緒面影響較大。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也認為,該計劃引發了市場對于CXO的擔憂,尤其是偏制造的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回流美國的擔憂,導致CXO板塊大跌。但實際上該計劃是美國重振供應鏈,制造回流政策的延續。此外,計劃本身未涉及制裁某個產業或者公司,而是希望鼓勵和倡議(非強制執行)壯大本土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
“對CXO預計實質性影響有限。”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看來,目前的全球供應鏈格局是全球資源要素配置、經濟全球化多年運行的結果,而生物藥生物制造轉移回美國成本高,當前美國人力成本、制造成本高企,且建造周期也較長,整體效率較低,中國CXO的核心競爭力是工程師紅利+制造優勢(包括上游供應鏈配套等),成本優勢突出,美國通過投資政策鼓勵預計并不改變這一競爭優勢,美國抑制高通脹和控制醫保費用客觀上也需要外包研發生產以降本增效。
公募眼中的“藥茅”
作為CXO板塊的頭部企業,藥明康德一直是機構扎堆重倉股。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末,共有137家基金公司的1621只公募基金產品持有該個股,持股總量達6.73億股,持股總市值近700億元。
其中,有99家基金公司的614只基金重倉持有藥明康德股票,持股總量達5.32億股。具體而言,中歐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持有藥明康德的數量最多,均超過6000萬股;工銀瑞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11家基金公司持股1000萬以上。
相較于2022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持有藥明康德的數量減少了1.04億股,其中,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銀華基金均減持了1500萬股以上。此外還有366只基金將其剔除出重倉股行列。
從單只基金層面來看,持有藥明康德數量超千萬的基金產品有11只,其中,持股數量最多的依然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A,其二季度增持190.03萬股至6123萬股,持股市值逾63億元。
據記者查閱基金重倉持股記錄,藥明康德是葛蘭“鐘愛”的個股之一,其首次出現在中歐醫療健康A的十大重倉股中,是在2019年的四季報,并連續11個季度均位列其中;除了2022年一季度有減持舉動外,其他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倉。
排名第二位的重倉基金是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持股數量達3000萬股。而景順長城新興成長首次重倉藥明康德則是在2021年的一季度,持股2500萬股;此后連續五個季度將其維持在3000萬股,且均為該基金第六大重倉股。
記者統計發現,二季度增持藥明康德數量最多的基金是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和嘉實環保低碳,分別加倉了235萬股和211萬股。而減持最多的是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銀華心怡A、匯添富消費行業,均減持超過600萬股。
藥明康德邊減持邊募集
事實上,讓藥明康德處在風口浪尖的并不僅僅是股價的跌勢。記者注意到,在互動平臺中,多位投資者近期還就股東減持、高管薪酬較高、股權激勵不透明等方面問題,向該公司董秘提出質疑。
記者注意到,藥明康德近年來多次因實控人等股東大舉減持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5月上市以來,藥明康德已有92次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的減持行為,變動數量合計3.3億股,累計參考市值超過310億元。
但在大筆減持的同時,藥明康德也多次在市場進行融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市以來藥明康德A股合計募資125.16億元。
除此之外,藥明康德極具“競爭力”的高管薪酬待遇也是市場討論的話題之一。例如,近期有投資者向藥明康德董秘犀利提問,“藥明康德2021營收為229.02億元,而董事長2021年年薪2476.38萬元,位列A股上市公司第二,這合規嗎?”
對此,藥明康德方面回應稱,“作為一家全球化醫療健康行業的公司,管理層薪酬參照可比公司薪酬水平、綜合物價水平和上年度基本年薪水平等因素按照收益與貢獻對等的原則厘定。”
據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藥明康德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為7790.56萬元。除了董事長李革外,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等9位高管的年薪均超過200萬元。
資料來源:公司2021年年報
而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行業的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在2021年的平均薪酬為143.74萬元,而中位數僅不足百萬。換言之,藥明康德的高管薪酬在行業中也位于靠前位置。
對此,藥明康德也在年報中指出,“如果公司薪酬水平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喪失競爭優勢、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不能落實、或人力資源管控及內部晉升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將導致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從而對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在公司看來,能否維持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并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加盟,關系到公司能否繼續保持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以及研發、生產服務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中旬以來,藥明康德股價持續調整,從171.97元/股的歷史高位(前復權,下同)震蕩下跌,頻頻跌破整數關口。截至2022年9月14日收盤,報收于75.32元/股,盤中最低下探至72.52元/股,創2020年6月22日以來新低,較歷史高點已累計回落近58%。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