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9月6日,工信部舉辦“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裝備工業優化升級,加快新能源汽車、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農機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電力裝備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2012年至2021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始終保持中高速。去年裝備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0萬億元,同比增長18.58%。
至2021年底,裝備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0.51萬家,比2012年增長近45.30%;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達到28.83萬億、26.47萬億和1.5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92.97%、47.76%、28.84%。
“整體看,裝備制造業處在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供應鏈存在斷鏈風險、產業發展環境尚需改善等問題。”王衛明說。
工業母機整體處于世界第二梯隊
工業母機是“生產設備的設備”,為裝備制造業提供智能的生產設備和零部件。作為工業制造產業鏈最核心的環節,工業母機的技術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制造能力,甚至是國家之間的綜合競爭力。
王衛明介紹,十多年來,我們以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重大需求為引領,以“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壯大優質企業。目前行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整體處于世界第二梯隊,為國防安全和制造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我國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在國產機床中市場占有率由專項實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軸擺角銑頭等功能部件的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數字化刀具市場占有率由不足10%發展到45%。
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工業母機行業頂層設計,統籌產業、財稅、金融等各項政策,積極推進專項接續,進一步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和機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產業基礎,培育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工業母機行業高質量發展。
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十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正極大改變著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3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在技術水平方面,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實時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太空機器人、深海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高復雜度產品實現重要突破,行業內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在加速拓展。工業機器人應用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據有關機構統計,2021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超過300臺,比2012年增長約13倍,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教育、醫療、物流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孕育出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10年前,我國機器人市場還以海外產品為主,國產機器人只能給外資做系統集成,處于價值鏈最低端。從模仿到原創,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讓我國機器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占據一席之地。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發布會上表示,要培育壯大優質企業,支持企業深耕細分行業,加快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在整機、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領域,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工信部還將開展機器人關鍵基礎提升行動,完善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支持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加快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產業短板,打造更多高端化智能化產品。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組織產需精準對接,加快成熟場景普及推廣,加大新興領域產品創新,做強細分領域特色應用,助力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