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臨海地區面臨重大的潛在威脅,尤其是在今年全球高溫干旱的氣候背景下,水治理以及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迫切議題。
在2022年浦江論壇期間的一場中荷水科技聯合創新論壇上,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 、歐洲卓越可持續水技術中心創始人凱斯•布斯曼分享了荷蘭水技術的經驗。
“水的稀缺和水質量可以說是人類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布斯曼表示,“這些問題都由于氣候變化導致,所以解決氣候危機的任務非常迫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測算,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24億至33億人口面臨缺水風險,氣候變化導致的90%的災難與水有關。
在我國,今年長江流域的發生了罕見的長期干旱,與季節性平均水平相比,7月份和8月份的降雨量分別下降了30%和60%,嚴重削弱了水力發電能力。四川的水力發電量占中國水力發電總量的30%,而水電是四川最大的電力供應來源,占總發電量的80%以上。
布斯曼介紹稱,荷蘭每年都在提升水技術效率方面投入巨資,其中荷蘭可持續水利技術中心(Wetsus)的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解決方案可以被復制推廣到全球很多其他地區。他表示,未來十年荷蘭將重點關注可持續水。
“所謂可持續水也就是開發無化學品的水系統,從而減少污染水對于人的毒害,以及對健康環境的影響。”布斯曼表示,“這意味著我們會有傳感器以及水的監測系統,并通過人工智能來預測水是否安全,或者水的治理是不是有效。”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可持續水不僅涉及儲存水,還涉及改變土壤以及水文的體系的工程。此外,循環經濟和水資源的回收利用也是Wetsus的重要項目,包括污水的處理。
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CSTF)產業創新工作委員會國際部主任榮憶寧表示:“水科技不僅涉及環保、污水處理等領域,還涉及了機器人檢測,生物醫藥等等,需要多個學科和相關領域交叉研究。”
早在2002年,荷蘭學者學者阿爾杰恩·胡克特斯拉就提出了“水足跡”的概念,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消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殷雪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水足跡是很多企業非常頭痛的問題,因為不容易達標,我們要求所有的實驗室使用的化學試劑不允許導入下水道,所有實驗室使用的化學試劑全部要單獨收集、集中處理。所以實驗室的化學試劑就不會對我的整個下水系統產生任何的污染。”
水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國際合作。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儲紅飆介紹稱:“宜興環保科技園加入了全球水處理創新聯盟,與荷蘭、芬蘭、德國等國家組建了13個國際清潔技術轉移中心,成為國際技術接軌的主陣地。”
通過國際技術的引進和產學研合作,宜興已經建設了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以水質永續、資源回收、環境友好為目標,推動“循環、低碳、生態”的環境治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