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萬億”新起點的東莞,正加快面向全球招商的步伐。
8月26日下午,東莞市舉辦2022東莞全球招商大會。大會共簽約項目72宗,涉及投資總額近1100億元,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在大會致辭時表示,進入萬億新賽道的東莞,又迎來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新機遇,正加速推動新一輪大發展。東莞是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主軸,擁有廣闊的機遇空間、充足的產業空間、靈活的政策空間。“世界工廠”正加速蝶變,下來將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大灣區“黃金內灣”的重要節點城市,打造科創制造強市。
推出4300畝6個連片產業用地
土地空間是承接優質產業項目的重要要素。近年來,東莞多次釋放“有空間,進莞來”的強烈信號。
會議期間,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光濱發布六大標準化產業片區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推出4300畝6個連片產業用地面向全球龍頭企業“掛榜招商”。這些地塊面積都在500畝以上,大的近1000畝,是近年來推出的連片土地最集中、面積最大的產業用地。
根據戰略規劃,六大片區未來將聚焦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三大戰略性產業。
此外,“十四五”期間東莞還將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內整備出不少于1.3萬畝連片產業用地,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新材料等產業。
除新地的供應外,還有更多空間來自“工改工”項目。經過四十多年的開發,東莞工業空間的積累相當龐大,而鎮村工業園將成為東莞未來最主要的產業承載空間。據統計,2公頃以上鎮級工業園2611個,項目總用地面積56.83萬畝。
東莞市副市長葉葆華表示:“這些土地的平均容積率大概在1.0,大量低效、低矮的廠房混雜遍布,接下來對工業空間的支持主要是要對這些散亂的工業空間進行整合提升。我們數量巨大,改造的潛力也是無窮的。”
自2020年起,東莞正式實施“工改工”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三年完成拆除整備3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2.48萬畝,其中包括長安鎮OPPO研發中心、黃江鎮領益智能智造項目科技項目,為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提供了空間。
第一財經從大會現場獲悉,本次東莞推介50個連片“工改工”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3.08萬畝,預計改造后產業空間容量近4500萬平方米。
在政策方面,肖亞非強調針對優質項目將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方式。如對總部項目和鏈主企業,最高獎勵1億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最高獎勵1億元,并實行“一基地一政策”扶持,對戰略科學家團隊,最高資助1.5億元;對重點行業特色人才,最高1000萬元購房補貼和35萬生活補助。
擴大“朋友圈”
為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朋友圈,東莞聘請波士頓咨詢、智路資本、華勤技術、洪泰基金、達晨財智、國投招商、芯謀咨詢、東方富海、廣東省創投協會等9家機構作為東莞第二批全球招商顧問。
圍繞六個標準化產業片區,東莞委托全球知名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開展為期半年的戰略規劃研究。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王欣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東莞的環境有三大特點,第一,東莞處于廣深之間,在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第二,東莞在研發投入方面更多集中在應用側,有助于產品的迭代創新;第三,東莞能產生產業協同和聚集的效應,同時門類齊全,更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
制造業是東莞最鮮明的底色。目前,東莞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2萬家,排名全國地級市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38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73家,均排名全省地級市第一,形成了涉及34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的完整的制造業體系。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在全球的發展都非常迅猛,是未來的趨勢,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東莞有機會在這三大領域的制造端結合應用側進行研發創新,去占據市場的一席之地。”王欣說。
在王欣看來,企業在選擇投資城市的時候,除了土地等硬性資源外,也越來越注重軟性服務,從一開始的產業導入,到市場對接、資本對接等全方位的服務,還包括對企業的賦能,產業的聚集效應等。
東莞市統計局8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東莞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4.7%。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14.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5.3%。分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2.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6.8%。新動能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16.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9.9%。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